淮麦26-小麦种子-中江种业
审定编号:苏审麦200903、皖引麦200903
来源与类型
原名“淮麦0432”,由江苏徐淮地区淮阴农业科学研究所以淮麦18号/百农9267杂交,于2004年育成。属半冬性中熟小麦品种。
适应范围
适宜江苏省淮北麦区、安徽省淮河以北半冬性小麦区种植。
产量水平及特征特性
2005-2008年度参加江苏省区域试验,三年平均亩产522.0公斤,较对照淮麦18增产3.2%;2008-2009年度参加生产试验,平均亩产514.1公斤,较对照淮麦18增产6.1%。
幼苗半匍匐,叶片细长,叶色深绿,前期长势较慢,抗寒性较好。分蘖力强,成穗数多。株型较紧凑,茎杆弹性较好,抗倒性较好。蜡质较重,剑叶适中,长相清秀,穗层整齐,熟相好。纺锤型穗,长芒,白壳,白粒,籽粒硬质-半硬质,结实性好。省区试平均结果:全生育期231天,较对照淮麦18迟半天;株高87.5厘米,每亩有效穗39.4万,每穗33.0粒,千粒重41.9克。接种鉴定结果:中感赤霉病,感纹枯病,中抗白粉病,中抗梭条花叶病毒病。经农业部谷物品质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测定,2005-2008年三年平均结果:容重807克/升,粗蛋白含量14.8%,湿面筋含量32.7%,稳定时间6.4分钟。2008年容重826克/升,粗蛋白含量14.7%,湿面筋含量32.2%,稳定时间9.1分钟。
栽培技术要点
1、适期播种。适宜播期为10月上中旬,适播期为10月5-15日。
2、合理密植。适播期内每亩基本苗以13万左右为宜,迟播适当增加。
3、肥水管理。亩施纯氮15公斤左右,基苗肥占60-70%,拔节孕穗肥占30-40%,配合施用磷、钾肥。田间沟系配套,防止明涝暗渍。
4、病虫草害防治。及时化学除草,中后期注意赤霉病、纹枯病及蚜虫等病虫的防治。
5、及时收获。蜡熟末期抓紧收获,确保丰产丰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