蚜虫又叫做蜜虫、腻虫,是一种破坏性极强的害虫,繁殖速度也非常快,对于农林业的危害非常大,常常出现在温带地区,会随着风而进行扩散,听起来就很可怕。蚜虫所侵害的植物不同症状也会有所区别,像小麦和蔬菜表现就不一样,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蚜虫的危害有哪些?
一、蚜虫的危害有哪些?
前文说到了蚜虫侵害不同植物的表现不一,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蔬菜蚜虫和小麦蚜虫的危害有哪些?
1、蔬菜蚜虫
蔬菜蚜虫主要是会出现在菜叶的背面或者嫩叶上面,从而使叶片出现畸形、蜷曲、整株偏小的现象,如果是结球类蔬菜的话,会影响其包心,从而出现减产、减损现象。
如果是留种菜受到蚜虫侵害的话会出现不开花、不结籽的现象。
除此之外,还会传播病毒病,那么带来的危害比蚜虫厉害多了。
一般蔬菜蚜虫会出现在比较温暖的地区或者大棚种植,尤其是长江以北地区。
2、小麦蚜虫
麦蚜的危害主要是包括直接和间接两个地方:直接为害主要是说蚜虫汲取小麦叶片、茎秆、嫩麦穗上面的汁液,形成一定的枯斑,影响小麦的产量和质量。汲取了小麦叶片汁液以后,光合作用就会减弱,从而出现大面积枯黄的现象。
间接危害主要是说麦蚜虫在危害小麦的同时,又传播小麦病毒病,带来的危害更大,可能会出现成片减产或者倒伏现象。
二、蚜虫的生活习性和防治方法?
蚜虫的生活习性
蚜虫成虫体长1. 5-2. 6毫米。分为有翅蚜和无翅蚜两种类型。体色因种类不同和季节变化而有所不同。如无翅蚜在夏季多为黄绿色,春、秋季为深绿色或蓝黑色。以卵在花椒芽体或树皮裂缝中越冬,早春花椒萌芽后,越冬卵孵化,无翅胎生雌蚜出生,危害嫩梢。之后,产生有翅胎生雌蚜,迁飞各处危害。
早春气温较低时10多天一代,天气温暖时4-5天一代,每头蚜虫一代可繁殖小蚜60-80头。每年可以发生20-30代,世代重叠严重。繁殖的适温为16-22°C。每年的5-6月份和9-10月份有两个发生高峰期,春、秋发生严重。繁殖方式有孤雌生殖、两性生殖两种,且在一个生活周期内以孤雌生殖为主要繁殖方式。花椒蚜虫繁殖能力很强,以孤雌生殖为主,具有发生代数多、繁殖速度快、危害严重等特点。
蚜虫综合防治技术措施
1、采用诱杀防治技术
在椒园内设置黄板诱杀有翅蚜虫。利用废旧的纤维板或硬纸板,裁成50厘米×30厘米长条,用油漆涂为橙黄色,再涂上一层粘油(可使用废机油加少许黄油调匀),用铁丝挂在椒树行间1米高处的阳面树上,一个树挂一个,当蚜虫粘满板面时,需及时重涂粘油,一般7—10天重涂1次,可以大量诱杀有翅蚜虫。
2、应用生物防治技术
生物防治蚜虫的天敌较多,捕食性天敌有瓢虫类、草蛉类、食蚜蝇类、食蚜蜘蛛和食蚜螨类等;寄生性天敌有蚜茧蜂类和蚜霉菌等。其中以瓢虫类和蚜茧蜂类为重要,1头七星瓢虫的成虫,平均每天可食蚜虫120头,1-4龄幼虫平均每天可食蚜80 头。蚜茧蜂每头雌虫可寄生蚜虫卵77-448粒,个别可多达500 粒。
可以招引、繁殖、保护天敌。一是在椒树上喷洒蜜露或蔗糖液引诱瓢虫,利用瓢虫消灭蚜虫。二是在椒园附近栽植一定数量的能在各个生长季节开花的经济树木或作物,招引食蚜蝇等天敌成虫,使其在椒园安家治蚜。三是在田间有一定量益虫情况下,不要盲目地施药,可以通过保护蚜虫天敌来控制蚜害。
3、推广植物防治技术
一、用草木灰20斤,放入100斤清水中浸泡24小时后滤出,喷施滤液可防治蚜虫。
二、用红辣椒1斤捣烂,加水60斤,浸泡24小时,过滤后喷施。
三、取花椒1份,加3倍水熬成原液,过滤后加10倍水喷施,可防治蚜虫、叶蝉、白粉虱、介壳虫若虫、螟虫等。
四、用烟草石灰水溶液灭蚜,用烟叶1份、生石灰1份、肥皂少许,加水60份,浸泡48小时过滤,取汁液喷施,效果显着。
五、用野篙1.5斤加水30斤,浸泡10分钟,过滤后均匀喷雾。
六、用橘子皮水浸液防治椒蚜,按30个橘子皮兑水1斤,密封浸泡24小时,将浸液喷施到椒树上消灭蚜虫。
七、用400-500倍洗衣粉液喷施叶片背面、嫩枝端等,经24-48小时后,蚜虫死亡。洗衣粉的主要成份是十二烷基苯磺酸钠,对蚜虫有较强的触杀作用,喷洗衣粉后可在蚜虫体表形成一层胶质薄膜,封闭气孔,使之窒息而死。
八、用尿洗合剂灭蚜,将尿素、洗衣粉、清水按4∶1∶400的比例制成尿洗合剂喷施。喷施尿洗合剂不仅对花椒蚜虫有较好的防治效果,而且具有叶面施肥促生长的功效。但尿洗合剂要现配现用,以防尿素挥发失效。
4、利用植物驱避蚜虫
一、利用银灰色塑料驱避蚜虫
可在园内挂银灰色塑料条或铺银灰色地膜驱避蚜虫。因为银灰色对蚜虫有较强的驱避性,此法对御防蚜虫迁入传染病毒有很好的效果。
想必大家对蚜虫危害已经有所了解,接下来为大家推荐一款药效持续时间长产品,接下来我们一起详细一下吧!
6%吡虫啉可溶液剂-定盘星-中植科华
总有效成分含量:6%
剂型:可溶液剂
北京中植科华农业技术有限公司是华思维科技的子公司之一,集科研、生产、销售、植保服务于一体农化生产企业。公司始终与农业科学研究院、农业大学、林业科学研究院等科研部门,在产品研发、生产技术领域紧密合作。现拥有知识产权的国内发明专利2项,同时拥有农药学博士2名、植保硕士5名、本科、大专学历的员工占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