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油杂1号审定编号:国审油2009020
选育单位:浙江省农业科学院作物与核技术利用研究所
审定情况:2009年国家审定
特征特性:
1、生育期:浙油杂1号全生育期233.6天。
2、形态特征:浙油杂1号苗期生长稳健,幼苗半直立,叶色深绿,顶裂叶圆形,裂叶3对,缺刻较深,叶缘锯齿状,叶被腊粉,无刺毛;花瓣鲜黄色,侧叠、复瓦状排列;角果斜生,成熟时呈枇杷黄色,籽粒黑褐色;株高中等,茎秆青色,不易倒伏。 2007、2008两年长江下游区区试结果,平均株高153.5㎝,有效分枝位33.4㎝,有效分枝数8.86个,主花序有效长度61.55㎝,结角密度1.09个/㎝,单株有效角果数463.81个,每角粒数20.31粒,千粒重4.25g, 属匀生分枝型。
3、抗性及品质:2008、2009两年冬油菜新品种区域试验长江下游区试验结果,表现抗倒性、耐寒性、耐湿性强,菌核病和病毒病抗性与对照相仿。由区试主持单位抽送样,经农业部油料及制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分析:2007-2008年度长江下游区C组,种子芥酸未检出, F2硫甙 21.38μmol/g,含油量44.38%。;2008-2009年度冬油菜新品种区域试验长江下游区A组,芥酸0.3%,硫甙28.49μmol/g饼,含油量46.17%;两年平均芥酸0.15%,硫甙24.9μmol/g饼,平均含油量45.28%。
产量表现:
2007-2008年度长江下游区试验结果,平均亩产192.62㎏,较对照秦优7号增产12.05%,增产达极显着水平。平均产油量85.48kg/亩,比对照增15.65%。
2008-2009年度长江下游区试验结果,平均亩产168.89㎏,较对照秦优7号增产13.00%,增产达极显着水平。平均产油量77.89kg/亩,比对照增12.34%。
2008、2009两年平均亩产180.76㎏,较对照秦优7号增产12.49%。产油量两年平均为81.73kg/亩,比对照秦优7号亩产油量71.67kg/亩,增14.04%。
2008-2009年度冬油菜新品种生产试验长江下游区1组,平均亩产 178.61㎏,较对照秦优7号增产12.0%,增产达极显着水平。
2008-2009年度余姚市稻后免耕直播油菜品种比较试验中,浙油杂1号平均亩产174.5kg,比对照浙双72增产48.6%,居所有参试品种位。
栽培技术要点:
1、适期早播种:长江下游区油菜种植区移栽油菜9月中下旬播种,苗龄30-35天,直播10上中旬播种,迟不迟于11月上旬。
2、合理施肥:要求重施基苗肥(占总肥量的70%),适施苔、花肥(占30%),增施磷、硼肥。
3、合理密植:移栽每亩密度7000-8000株,直播每亩密度1.5-1.8万株左右。
4、加强田间管理,防治病虫害:注意清沟沥水,降低田间湿度以减轻病虫害发生。苗期做好蚜虫和菜青虫的防治,开春后做好开沟排水防渍害,花期做好蚜虫和菌核病的防治。
5、为确保优质应避免与其他非双低品种混栽,并特别注意增施硼肥。
审定意见:适宜于长江下游区推广种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