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有一款农资产品,非常火!没错,它就是矿源黄腐酸钾!它是腐植酸中分子量较小、活性较高的成分!
腐植酸为什么火了?
(一)从需求端看
1.根系生长异常,根部病害频发
2.土壤环境恶化(酸、碱、盐、板结、重金属超标、生物疲劳等)
3.品味生活需求高品质农产品等现状
4.强烈呼唤具有抗逆、改土、改善品质等功能的生产资料
(二)从政策端看
国家禁止在肥料中添加植物生长调节剂,具有生物调节作用的矿源黄腐酸钾成为替代优选,是功能型肥料的理想添加品,具有生根,改土,节肥,抗逆,抗病等作用。环保高压、药肥双减的国策的导向,需要提高化肥农药利用率、生态环保、微量高效的农资产品。
(三)从评价端看
从矿源腐植酸的评价上看,国内外没有任何个人、专家、媒体和文献对矿源腐植酸钾有负面评价。
(四)从资源倾斜看
传统肥企受国家政策及产品同质化双重挤压,亟需利用腐植酸提高肥效、增加功能,大量资本进入腐植酸行业。另外,矿源腐植酸效果神奇,但无固定分子式,机理不清,吸引了大量人才入行深入研究腐植酸。
综合以上对矿源黄腐钾的重视与优势,农资行业催生了一款矿源黄腐酸钾功能肥,那么五花八门的原料也随之诞生,但是我们该如何辨别原料呢?首先应考虑的是原料的原产地—新疆。
新疆是矿产资源丰富的省区,矿产充裕、据研究和成矿预测,新疆成矿条件好,资源总量大、种类齐全,具有的开采潜力,是矿产资源比较丰富,矿种配套比较齐全的省区。现已探明矿种138种,占国内探明矿种的82.14%;在已探明矿产中保有储量国内还是比较靠上的。
在腐植酸中,矿源黄腐酸当属活性高!它火爆更是理所当然!
矿源黄腐酸为什么这么神奇?
【对土壤的作用】
1、调酸调碱:本品含有酸性羧基与碱性羟基,可调理酸化、碱化、盐渍化土壤。
2、疏松土壤:含有天然胶体结构,打破板结,使土壤疏松多孔,提高保水保肥能力。
3、增加有益微生物:促进有益微生物活动,为有益微生物扩繁、占位提供营养与保障。
4、提高土温:颜色深,吸热增强;物理降低土壤热传导,降低土壤温、湿度波动。
【对肥料的作用】
1、大量元素的增效剂:缓氮、解磷、活钾,提高大量元素利用率,减少大量元素投入。
2、中微量元素的活化剂:活化中微量元素,提高中微量元素活性,缓解作物缺素症状。
3、重金属的钝化剂:钝化土壤中的重金属,减少重金属进入食物链的机会,降低残留。
【对作物的作用】
1、生根促长:刺激根系生长,使根系发达,根毛多,植株根深叶茂。
2、提高抗逆:明显提高作物的抗旱、抗涝、抗寒、抗病等抗逆能力。
3、提升品质:提升作物各项品质指标,使果蔬糖度高、着色快、维C高、果径大,果实光洁度大大提升。
4、提前上市:提高作物早期产量,延长采摘期,增加经济效益。
5、固碳增绿:促进作物从大气中吸收更多的二氧化碳,增强光合作用,使叶片厚绿。
看完之后是不是迫不及待想要增加款功能性矿源黄腐酸钾爆品肥呢?但是去哪找到资源好、价格公道、值得信赖的原料供货商呢?
今天小编跟您推荐,新疆中特煤腐植酸有限公司!
1.坐落于新疆,矿区是新疆天山矿区,腐植酸活性较高的产区之一,地理资源得天独厚!
2.中特煤腐植酸是专业的腐植酸原料公司,拥有微颗粒、片剂、颗粒三条生产线!集科研、生产、销售、技术咨询为一体!
3.公司实力雄厚,荣获多项荣誉!
矿源黄腐植酸钾-黑今港-中特煤
矿源黄腐酸作用
1、刺激根系,根动力,促进次生根广泛生成。有效增长、多根系30%以上。2、大幅度增加叶绿素数量,明显增加叶片宽度、厚度,有效增强光合作用。
3、提高多种酶的活性,增强作物多种抗逆能力,尤其在抗旱、抗寒、抗病、抗涝等抗性效果显著。4、提高果实糖份、VG成分含量,有效降低农药残留10%-90%,明显提高农作物果实口感。
5、可使作物提前成熟7-10天,且可延长果实采摘期7-10天。大田作物提高产量10%-30%,使经济作物提高产量15%-50%。
6、活化土壤,破除板结,抗重茬,增殖有益菌数量,提高肥料利用率。在正常施肥情况下可以减施大量元素肥20%-30%,且不影响增产。调酸调碱,双向调节,土壤中残留的无效养分。
7、促进叶绿素生长以及糖和氨基酸在植物的累积,进而帮助光合作用。
8、促进种子萌芽,大大提高产量和果实品质。腐植酸能够大大提高土壤肥力,增加产量,同时增强细胞的生长以及合作用,从而提高了作物果实的糖和维生素的含量,因而其品质将得到大大提高。
9、大大增加植物抗逆能力。腐殖酸可以调动钾的吸收,调节气孔开闭的叶子还能促进新陈代谢,从而提高植物抗逆的能力。
剂型:微颗粒型
中国腐植酸行业协会会员单位
中国腐植酸行业标准起草单位
新疆中特煤腐植酸有限公司是一家专门生产矿源黄腐酸钾的企业,公司主要生产微颗粒型高品质矿源黄腐酸钾,采用高塔喷雾方式生产,产品呈中空型小圆球,亮度高,品质好,公司多次升级改进技术,使黄腐酸含量更高,纯度更高,抗硬水能力更强。公司现有研究生学历技术人员8名,大专以上技术人员22名。并于新疆农科院,新疆建设兵团12师104团,147团,8团等,郑州国家果树研究所等多家机构展开研究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