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粗缩病发生原因 _防治措施_症状

时间:2019-07-04 10:31  阅读量:3235
导语 玉米短缩病的发生原因有哪些?有哪些防治措施?据农技中心分析预测,今年玉米主要病虫害将偏重发生,其中作为玉米粗缩病传染源的灰飞虱也将高发,因此预测今年玉米粗缩病将强势来袭。

· 玉米粗缩病发生原因和防治措施

玉米短缩病的发生原因有哪些?有哪些防治措施?据全国农技中心分析预测,今年全国玉米主要病虫害将偏重发生,其中作为玉米粗缩病传染源的灰飞虱也将高发,因此预测今年玉米粗缩病将强势来袭。

玉米粗缩病发生原因

玉米粗缩病是由玉米粗缩病毒引起的一种玉米病毒病,玉米粗缩病毒属于植物呼肠弧病毒组,是一种具双层衣壳的双链RNA球形病毒,由灰飞虱以持久性方式传播,玉米粗缩病是我国北方玉米生产区流行的重要病害...[查看详细]

· 玉米粗缩病发生与防治技术你了解吗?

玉米粗缩病是由玉米粗缩病毒(MRDV)引起的一种玉米病毒病。俗称坐坡、万年青,由灰飞虱以持久性方式传播。玉米粗缩病是我国北方玉米生产区流行的重要病害。粗缩病在我县早夏播玉米田发生比较普遍,重病田病株率高达30%,平均减产30%左右,严重的造成绝产,是制约玉米产量进一步提高的重要因素。

一、玉米粗缩病症状特点及危害

玉米粗缩病在玉米各生育期均可发病,苗期受害严重,被侵染植株5-6叶期表现明显症状,苗期叶色浓绿,节间粗短,顶叶簇生状如君子兰。发病初期心叶正面基部和中脉两侧细脉出现透明退绿条点,呈断续虚线状,后逐渐扩展到整个叶片,呈细线条状,称为明脉。叶背、叶鞘及苞叶的叶脉上具有粗细不一的蜡白色条状突起,称为脉突(腊白条)有明显的粗糙感。植株严重矮化,株高仅为健株的1/2,无雌穗或雌穗无粒,雄穗是正常的50%,雄穗大部分败育。

二、粗缩病的发病条件...[查看详细]

· 玉米粗缩病怎么防治,玉米粗缩病防治方法

玉米生长期间遇到的病虫害很多,为了玉米的生长所以一定要及时做好防治工作,那玉米粗缩病怎么防治?下面就让小编大家介绍一下玉米粗缩病的防治方法。

玉米粗缩病俗称“坐坡”、“万年青”,也被称为“玉米癌症”,是由玉米粗缩病毒侵染引起的一种病毒病,在自然条件下,只有灰飞虱是主要传毒介体,属持久性传毒。该病90年代在青岛市爆发以来,每年给全市玉米生产造成巨大损失,一般可造成玉米减产10%-50%,甚至绝产。

一、玉米粗缩病症状特点

玉米6叶期前易感病,7-8叶期症状呈现。病叶背面叶脉上出现微小突起,呈白色虚线状,心叶卷缩,不能正常伸展,叶片短而宽厚,叶色浓绿,节间粗短,植株严重矮化,根系少而短,有时产生过多分蘖,多不能抽穗,有些感病较晚植株虽能抽穗,不能正常结实,产量损失严重。...[查看详细]

· 玉米粗缩病的防治

玉米粗缩病是由灰飞虱传播的,随着耕作制度的变化,特别是免耕播种技术的推广,使田间的杂草增多、毒源增多,增加了灰飞虱连续传毒的机会,极有利于病毒病的发生,使其发生面积和程度均呈明显的上升趋势,特别是近几年发生日益严重,今后还有继续加重发展的趋势。为此,防治病毒病是为保护性耕作保驾护航的关键技术之一。

玉米粗缩病在玉米整个生育期都可以侵染发病,但5叶期前易感病。感病植株节间缩短、显著矮化,叶片多呈浓绿色,并在心叶主脉两侧的细脉上出现透明的虚线状褪绿条纹,顶叶丛生,呈对生状。重病植株雌雄穗不能抽出,或虽能抽出,但雄穗分枝极少,无花粉,雌穗不结实或子粒极少,多数在玉米抽雄期即死亡。

玉米粗缩病的发生完全是由带毒的灰飞虱的传染所至,所以消灭或避开灰飞虱的传播侵染是预防玉米粗缩病发生的重要途径,因此,可通过以下措施进行预防。

1、田间杂草。秋收之后及时灭茬,田间杂草,以减少灰飞虱和病毒的越冬越夏寄主,从而减轻玉米粗缩病的危害。...[查看详细]

· 玉米粗缩病症状表现都有啥?

    其实玉米粗缩病是一种由灰飞虱传播的病毒病,近几年在临沂市呈逐年加重发生趋势,对玉米生产造成严重影响。  
  症状:玉米整个生育期都可感染发病,以苗期受害重。在玉米5至6片叶即可显症,心叶不易抽出且变小,可作为早期诊断的依据。开始在心叶基部及中脉两侧产生透明的油浸状褪绿虚线条点,逐渐扩及整个叶片。病株叶片宽短僵直,叶色浓绿,节间粗短,顶叶簇生状如君子兰。叶背、叶鞘及苞叶的叶脉上具有粗细不一的蜡白色条状突起,有明显的粗糙感。至9至10叶期,病株矮化现象更为明显,上部节间短缩粗肿,顶部叶片簇生,病株高度不到健株一半,多数不能抽穗结实,个别雄穗虽能抽出,但分枝极少,没有花粉。果穗畸型,花丝极少,植株严重矮化,雄穗退化,雌穗畸形,严重时不能结实。  
  发生规律:玉米粗缩病以带毒灰飞虱传播病毒。灰飞虱若虫或成虫在地边杂草下和田内麦苗下等处越冬,为翌年初侵染源。冬小麦也是病毒的越冬寄主。春季带毒的灰飞虱将病毒传播到返青的小麦上,以后由小麦和地边杂草等处再传到玉米上。此病发生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灰飞虱田间数量和带毒个体的多少,并且与栽培条件有关,早播玉米发病重于晚播玉米,靠近地头、渠边、路旁杂草多的玉米发病重,靠近菜田等潮湿而杂草多的玉米发病重,不同品种之间发病程度有一定差异。  
  防治措施:玉米粗缩病目前尚无药剂防治,一旦发病基本上无产量。因此,要坚持治虫防病的原则。应采取减少灰飞虱虫源和做好传毒昆虫防治等措施,力争把传毒昆虫消灭在传毒之前。  
  1、选种抗、耐病品种。根据近年来的调查显示,品种之间病害发生情况存在一定差异,农大108、郑单958、鲁单50、鲁单981、鲁单984等品种发病较轻,病株率在5%以下。  
  2、农业防治。在小麦、玉米等作物播种前和收获前田边、沟边杂草,精耕细作,及时除草,以减少虫源。对玉米田及四周杂草喷40%氧化乐果乳油 1500倍液加50%甲胺磷乳油1500倍液。适当调整玉米播期,使玉米苗期错过灰飞虱的盛发期。合理安排种植方式。加强田间管理,及时追肥浇水,提高植株抗病力。结合间苗定苗,及时拔除病株,以减少病株和毒源,严重发病地块及早改种豆科作物或甜、糯玉米等,以增加经济收入。  
   3、药剂防治。小麦:一是播种时采用内吸性杀虫剂大面积拌种或包衣,可用40%甲基异柳磷按种子量0.2%拌种或包衣,以减少越冬虫源。二是结合麦蚜防治,采用麦蚜、灰飞虱兼治的药剂或者在防治麦蚜药剂中加入防治灰飞虱药剂进行麦蚜防治,包括苗蚜防治和穗蚜防治。麦蚜、灰飞虱兼治的药剂可亩用10%吡虫啉10克喷雾防治;也可在麦蚜防治药剂中加入25%捕虱灵20克兼治。玉米:一是用内吸性杀虫剂拌种或包衣,可用60%高巧或40%甲基异柳磷按种子量的 0.2%拌种或包衣;二是在出苗前进行药剂防治,可亩用10%吡虫啉10克喷雾防治;三是玉米出苗后,在玉米三、四叶期,对田间及地块周围喷药防治灰飞虱。药剂可用40%久效磷乳油 1500-2000倍液,或40%氧化乐果乳油、50%对硫磷乳油l000倍液或5%锐劲特悬浮剂30毫升或10%吡虫啉 15g,对水30-40公斤喷雾;也可用4.5%高效氯氰菊酯30毫升或48%毒死蜱60-80毫升,对水30-40公斤喷雾。喷药力求均匀周到,隔7天再防治一次,以确保防治效果。并做到统一时间、统一药剂、统一方法、统一施药,提高防治效果。也可在灰飞虱传毒为害期,尤其是玉米7叶期前喷洒2.5%扑虱蚜乳油1000倍液,隔6-7天1次,连喷2-3次,可收事半功倍之效。  
  4、加强田间管理,提高植株抗病能力。合理施肥、灌水,加强田间管理,缩短玉米苗期时间,减少传毒机会,提高玉米抗病力。实践证明,增施有机肥,调节N、P、K肥的比例、用量和施肥,搞好配方施肥,增施锌、铁等微肥,提高植株抗病能力,能有效地减轻该病的发生。  ...[查看详细]

· 咋预防早播玉米粗缩病效果明显?

    玉米粗缩病是一种由灰飞虱传播的病毒病。由于去年冬天的大雪对小麦造成的冻害,我市有部分麦田要毁种提前种植玉米,5~6月正是灰飞虱个盛发期,因此早播玉米要特别注意预防粗缩病。
  一、玉米粗缩病症状粗缩病在玉米整个生育期均可感病,典型症状:植株严重矮化、节间缩短、叶片密集丛生。受害叶片比正常叶片黑绿、宽短、硬脆,叶背叶脉有隆起。
  二、发生规律灰飞虱在北方一年发生4~5代。以若虫在田边杂草丛中、稻麦根茬及落叶下越冬,以背风向阳、温暖潮湿处多。12月至次年2月冷时若虫钻入土缝泥块下不动。3月开始活动,由越冬场所迁到已萌芽的草地和麦田。一般情况下一年有春季和秋季两次数量高峰。灰飞虱耐低温能力较强,对高温适应性差。其生长发育的适宜温度在25℃左右。随着小麦的成熟收获、玉米播种,灰飞虱转移到玉米上危害,对播种早的玉米危害重,另外,靠近果园的地块、插花地块受害也较重。
  三、防治措施玉米粗缩病目前尚无药剂防治,一旦发病基本上无产量。因此,治虫是防病的关键措施。
  1.重视拌种或种子包衣。可用40%甲基异柳磷按种子量的0.2%拌种或包衣。同时加入2.5%适乐时或20%三唑酮(按种子量的0.1%拌种)兼防玉米黑粉等病害。
  2.地头地边杂草,破坏灰飞虱产卵栖息的环境。
  3.玉米出苗后集中防治一次灰飞虱,可亩用10%吡虫啉15~20克喷雾防治灰飞虱。同时可加入抗病毒药剂病毒A或植病灵2号30~50克(毫升)对水30公斤混合喷雾防治。7~10天一次,连喷2~3次。
  注意事项:成方连片的大田要喷四周形成保护带,保护带宽3~5米。插花田和靠近果园的地块要全田喷雾,同时注意对沟边、地边杂草的防治。...[查看详细]

免费加群

您留言,我回电,快速找产品!

温馨提醒:找产品,多留言,多咨询降低投资风险!为保障您的利益,建议先考察,再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