辣椒烂果是辣椒栽培中常见的现象,这对于辣椒的产量和经济效益产生了很大的影响,那造成辣椒烂果原因有哪些呢?辣椒烂果应该怎样防治?下面就让小编为大家介绍一下吧。
辣椒烂果原因:
1.日灼病引起的烂果。高温天气,果实向阳部分受阳光直晒,使果皮退色变硬,产生灰白色革质状斑,病部表面变薄,果肉组织坏死发硬。后期易被其他病菌浸染,出现黑霉并发生腐烂。
2.软腐病引起的烂果。初呈水渍状暗绿色斑,后全果软腐,有恶臭味,内部果肉腐烂,果皮变白,干缩后果实脱落或挂在枝上。
3.疫病引起的烂果。多数先从蒂部染病,呈水渍状灰绿色斑,后迅速变褐软腐。潮湿天气,表面长出稀疏的白色霉层,病果干缩不脱落。其他部位如茎杈枝叶上,常有水渍状褐斑。
4.脐腐病引起的烂果。果实脐部受害,初呈暗绿色水渍状斑,后迅速扩大,病部皱缩,后期表面凹陷,常因寄生其他病菌而变黑或腐烂。
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高温干旱,土壤水分供应不足,植株供应钙元素不平衡,导致果实缺钙。另外,氮肥过量,也会影响植株对钙的吸收,导致果实缺钙产生脐腐病。
5.炭疽病引起的烂果。果实接近成熟时易染此病。初呈水渍状黄褐色圆斑,中央灰褐色,上有稍隆起的同心轮纹,常密生小黑点。潮湿时,病斑表面常溢出红色黏稠物;干燥时,病部干缩成膜状,易破裂露出种子。
6.黑霉病引起的烂果。一般果顶先发病,也有的从果面开始,初期病部颜色变浅。果面渐渐收缩,并生有绿黑色霉层。
7.灰霉病和菌核病引起的烂果:灰霉病以门椒、对椒发病较多,在幼果顶部或蒂部出现褐色水渍状病斑,后凹陷腐烂,呈暗褐色,表面出现灰色霉层,其他部位症状较少。
8.菌核病由果柄发展到全果,呈水渍状腐烂,浅灰褐色,其他部位也有相似的症状。
9.绵腐病引起的烂果。发病初期产生水浸状斑点,随病情发展迅速扩展成褐色水浸状大型病斑,重时病部可延及半个甚至整个果实,呈湿腐状,潮湿时病部长出白色絮状霉层,病果多落地腐烂。
辣椒烂果的预防措施:
1.合理密植,双株定植:使叶片互相遮荫,避免果实暴露在阳光下。
2.培育无病苗。
3.及时通风降温(保暖),上午棚内保持较高的温度,使棚顶露水雾化;下午适当延长通风时间,降低棚内温度;夜间要适当提高棚温,减少结露。若遇到低温注意保暖增温。
4.调控棚内温、湿度采用地面传统畦灌方式的,在棚内两端各挂一只温度计,定时测定观察棚内温、湿度,以确定放风降温及盖帘增温。白天棚内温度控制在23℃-27℃,夜间温度控制在16℃-20℃,空气相对湿度控制在70%-80%。
5.人工操作消毒在缓冲间与进大棚门前建长1.2米、宽1米的草垫石灰消毒池,每15天撒一次生石灰,保持池内湿润,进大棚作业双脚通过池内消毒,防止携带外界菌源。
摘收果实时戴乳胶手套,用消毒液浸泡过的剪刀剪果。配备0.5%的高锰酸钾消毒液桶,如摘剪到病果后随即用其对剪刀和乳胶手套消毒,防止病菌接触浸染传播。
6.合理轮作倒茬,要与十字花科作物轮作,避免与瓜类、茄果类蔬菜轮作。
7.增施磷、钾肥用0.3%的磷酸二氢钾溶液微喷茎叶,每667平方米用肥液30千克,每7天进行一次,以提高植株的抗病能力。
8.加强水肥管理,雨后及时排水,防止积水、生长期、结果期要适时浇水追施水溶肥,尤其在结果期及时浇水,防止高温为害,浇水应在晴天上午9-12时进行,避免田间积水,用水溶肥随水追肥,增强植株抗病性,追肥隔水进行,结果期注意养分均衡供应。
9.覆草降湿在青椒大行间铺3-5厘米厚的麦秸或麦糠,可吸潮隔湿,降低棚内空气湿度,抑制病害的滋展为害。
10.及时摘除老、病叶并烧毁,增加田间通风透光性和减少病源。
11.增施有机肥,定期叶面喷施微肥,即磷酸二氢钾、硫酸锌,硼砂、椒多收等叶面肥。
12.及时防治三落病(落花、落果、落叶),避免早期落叶,减少日灼病的发生和为害。
13.喷药防病。及时喷施新高脂膜,防止病菌侵染,提高抗自然灾害能力,提高光合作用强度,隔离病虫害。
看完上面的介绍大家是不是发现了辣椒烂果大多是由于细菌性病害引起的,所以大家一定要加强辣椒田地的管理措施,减少病害和烂果情况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