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是我国的主要粮食作物,但是在种植水稻过程中常常会出现早衰现象,水稻早衰也被种植户称为“立秆死”或“返秸”,在全国水稻种植区发生比较普遍,早衰主要发生在水稻生长后期,也是水稻产量形成的关键时期。那么水稻早衰怎么回事,如何预防水稻早衰呢?下面请看详细介绍:
水稻早衰原因
一是地势低洼,通气不良,使土壤中有害的还原性物质如硫化氢、乳酸、丁酸及过量的二价铁离子等积聚,危害根系的生理机能,降低根系活力,严重时发生黑根甚至根腐;土壤瘠薄缺乏某种元素,耕层浅,肥力低,满足不了作物对养分的需求等都易发生早衰。
二是耕翻质量不好,特别是地边、地角年年不能进行耕翻的地方,土质板结,通透性差,根系发育不良;并因吸肥保肥力低和铁、锰等元素极易淋溶,生育后期易出现断肥而早衰。在栽培措施上,如栽植密度过大,个体植株生育细弱,氮肥施量过多,而磷、钾及微肥相对供应不足;长期进行淹灌,不落干通气;盐碱瘠薄地根系发育不良;收获前撤水过早以及晚熟品种迟栽和管理不当等等,都可导致早衰的发生。
三是气候因素,在水稻灌浆期间,气温偏低或日照时数过少,则同化物质的生成和转移速度大大减慢,在9月间水稻灌浆阶段如遇5-6℃低温,对耐寒力较差的品种或根系发育不良的植株即呈现变色而早衰。四是品种因素,据调查,一般矮秆、早熟品种容易出现早衰。因为矮秆品种的通气组织通常不如高秆品种发达;早衰与叶片寿命长短有关,叶片寿命长短又与叶片厚薄有关,一般早熟品种后期生长的叶片比晚熟品种薄、寿命短,因而早熟品种容易早衰。
水稻早衰预防措施
1、选用抗病品种。因地制宜地选用抗病品种,淘汰感病品种,并将不同熟期的品种合理搭配种植,既防止早衰,又种尽其用。
2、优化改良土壤。每年要进行秋整地,合理翻耕能改变土壤的理化性质,增强土壤的通透性,促进根系发育,预防水稻早衰。对于地下水位高的低洼地及盐碱地,要及时开沟排水,或借客土改良低洼易涝地,通过创造渗透条件,改善土壤透气性,同时应增施大量优质农家肥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达到改良土壤的目的。对土质黏重、通透性差的田块,应采取干干湿湿的灌水方法;土壤板结的田块,应增加翻耕次数,疏松土壤,增强土壤通气能力。
3、合理施肥保平衡。合理施肥可增强稻株抗病能力,防止早衰,但切忌迟施、偏施氮肥。应施足基肥,早施追肥,氮、磷、钾做到合理搭配,以满足水稻在不同生育期对养分的需要,防止中期脱肥,后期早衰。基肥以腐熟的有机肥为主,追肥应少吃多餐,看苗施用穗肥和粒肥,防止一次施量过多,对缺肥早衰的田块应补施粒肥,可用1~2%的尿素溶液进行根外追肥迅速缓解水稻营养缺乏的症状。
4、科学合理灌溉。水稻生育前期,应合理浅灌,提高水温,促进新根发生;水稻生育后期齐穗后到灌浆期,要水分充足,严禁长期漫灌,应采取干湿交替、湿润灌溉、推迟断水的灌溉方法,协调土壤水、温、气的矛盾,增强根系活力,延长叶片功能期来防治早衰。适时适度晒田有利于提高水稻的抗病性。水稻齐穗后到灌浆期要浅水勤灌,增温促熟;乳熟到黄熟期应间歇灌水,提高地温;水稻进入黄熟期后要根据具体情况停水或排水,以利收获,防止后期断水过早,提倡养老稻,养根保叶。
5、加强病虫害防治。播种前做好种子消毒工作,翻耕整地时,捞除浮渣,消灭越冬菌核,切除初侵染源。水稻后期病虫害稻瘟病、稻飞虱、纹枯病、二化螟、小粒菌核病等发展速度很快,极易造成较大危害,应及时采取预防措施,使用对口农药可提高防治效果,控制水稻早衰。
以上就是农资小编为大家介绍的水稻早衰怎么回事,水稻早衰预防措施,在此提醒广大稻农们,水稻早衰除与品种特性、病虫为害有关外,还有生理早衰的现象,因此稻农们一定要提前做好预防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