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份已经过了小半,赤霉病蠢蠢欲动,让人不安!
据统计,2018年全国小麦赤霉病发生面积达1亿亩以上,占全国小麦种植面积的四分之一,尤其以长江流域、江淮、黄淮南部麦区发生尤为严重,仅安徽、江苏、河南三省2018年赤霉病发生面积就有7300余万亩。全国农技推广中心监测预警,2019年小麦赤霉病菌源量大,如抽穗扬花期雨雾天气多,很容易造成病害大流行,提前做好病害预防工作非常重要。
今天,我们先来看看赤霉病到底是如何流传的,以及小麦赤霉病的防治办法!
小麦赤霉病,别名麦穗枯、烂麦头、红麦头,属于典型的气候型病害。小麦受赤霉病侵染后,不仅产量降低,品质下降,还产生DON、ZEN等真菌毒素,严重影响食品和人类。小麦赤霉病每年都发生很重,在大流行年份,病穗率超过40%,造成减产20%~40%,甚至绝收。
为切实抓好今年小麦赤霉病防控工作,促进小麦丰产丰收、提质增效,市政办3月5日下发《关于切实做好小麦赤霉病防控工作的通知》,要求全市各地切实做好小麦赤霉病防控工作。
一、赤霉病危害特点:
小麦赤霉病具有爆发性、毁灭性等特点。减产,甚至绝收,这两个词是必定有一个出现的,可见它的杀伤力有多么大!
小麦赤霉病不但能给小麦造成产量损失当人们食用了染病小麦后会引起恶心、腹泻、眩晕、发烧等中毒症状,严重时还会引起打出血,影响人们的生育能力和免疫力,相关专家指出,中染病小麦含量不能超过4%,一旦超过便不能食用,只能毁掉。
动物食用染病小麦后中毒主要表现食欲减退或者颓废,反应迟钝,站立不稳及呕吐等症状,严重者可直接造成死亡。慢性中毒主要表现为精神沉郁、食欲下降,逐渐消瘦及流产等症状。
二、小麦赤霉病的主要症状
1、穗枯:在小穗和颖片上会有水状浅褐色的斑点,后期斑点逐渐扩大至整个小穗,表现枯黄。
2、穗腐:只要发生在抽穗后期,可引起苗枯,茎腐,基腐,使病穗枯黄,籽粒干瘪,霉烂。
3、红麦头:气候潮湿时病部表面可产生粉红色胶状霉变;
三、小麦赤霉病的发生区域
近年来,小麦赤霉病在全国各地呈加重趋势发展!
1、我国中南部地区:病原菌可以在植物残体上度过夏天,还能在水稻,棉花等多种作物残体上越过冬天。来年,病原菌在这些残体上形成子囊壳,子囊孢子在小麦扬花期成熟。一旦有媒介(刮风下雨、或使用携带病原菌的锄具等其他人为因素)传播到凋萎的花上,子囊孢子就开始腐生生活,浸染小麦。另外,赤霉病还严重浸染相邻的晚麦。
2、我国北部地区:病原菌可以在小麦,玉米,大豆等各种残体上以菌丝或子囊壳的形式越冬。菌丝体和子囊孢子通过风雨等媒介传播感染。
三、小麦赤霉病防治药剂
现国内小麦赤霉病防治药剂登记共计307个,其中单剂产品139个,合剂产品有168个,两元合剂居多,部分合剂产品包含杀虫剂,增加了防治范围。
主要药剂包含以下品种:
多菌灵、咪鲜胺、福美双、甲基硫菌灵、井冈霉素等单剂产品。
单剂产品目前在小麦田病害防治时担任的角色是“防”,使用操作便利可行,价位相对低廉,在大部分市场仍有较大销量。
小编建议大家提前预防,因为一旦发生,后果惨不忍睹!早预防,早根治,这个道理很多朋友都懂!看来3月是注定不能安稳的度过了,从月初到现在,每一天都提心吊胆。希望大家在6月份都能有个好收成,不辜负这一年来勤勤恳恳的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