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条锈病是长期影响我国小麦生产的严重生物灾害。一般流行年份小麦减产 10%-20%,特大流行年份减产可达60%以上,甚至颗粒无收。小麦条锈病属气传病害,主要发生在河北、河南、山东、山西、四川、甘肃等麦区。
今年小麦条锈病在陕西省发生面积38万亩,是2010年以来冬前发生县区数多的一年,也是冬前发生程度重的年份。
陕西是小麦条锈菌由西向东传播的重要 “桥梁地带”,也是小麦条锈病重要的越冬区(关中、渭北麦区)和冬繁区(陕南麦区),秋苗上的小麦条锈病发生情况对来年小麦条锈病是否流行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今年冬季小麦条锈病总体发病早、范围广、越冬菌源量大、传播速度快,程度重于常年和去年同期。近期气温偏高,田间湿度大,稠旺麦田较多,为小麦条锈病的侵染、传播提供了有利条件。
今年秋苗小麦条锈病发生特点如下:
1.发生早。今年条锈病冬前始见期11月4日(长武),较常年偏早。
2.扩散快。由11月15日的13个县区22个镇村,到12月初,已有14个县区46个镇村发生,发生面积增加了30多万亩。
3.程度重。亩均中心、亩均单片均高于近十年,病点多,发生面积大,严重度高(10-40-80%),孢子鲜活,侵染能力强,部分县区已查到普发田块,危害重。
据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预计,2020年小麦条锈病总体中等发生,甘肃南部、四川沿江河流域、汉水流域、黄淮南部等麦区局部呈偏重流行态势。
小麦条锈病是如何产生的?
小麦条锈病是小麦锈病之一。小麦锈病俗称"黄疸病",分条锈病、秆锈病、叶锈病3种,是中国小麦生产上分布广、传播快,危害面积大的重要病害。其中以小麦条锈病发生为普遍且严重。小麦条锈病主要发生在叶片上,其次是叶鞘和茎秆,穗部、颖壳及芒上也有发生。
小麦条锈病如何分辨?
小麦条锈病相比其它病害很容易分辨,但和秆锈病会存在一些混淆。其主要特征如下:小麦在出苗后一直到灌浆期都有可能染病。在苗期,感染条锈病的小麦叶片上会出现黄色的夏孢子堆,随着病情加重,这些夏孢子堆呈椭圆形有规律地成行排列,基本上与小麦叶脉平行。
从远处看,这些成行的夏孢子好像一行行黄线覆盖在叶片上,但靠近观看,这些孢子之间有缝隙,像是一条条虚线。这些夏孢子继续生长,等到后期,表面会破裂,破裂后的孢子会出现粉状物,呈锈褐色,随风传播。另外,据观察,在小麦成熟前,感染病菌的植株叶鞘上的一部分夏孢子堆,到了后期会变成黑色的冬孢子堆,成熟后不容易破裂。这些冬孢子堆为下一年的危害提供了菌源。
小麦条锈病如何防治?
针对小麦条锈病发生,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植保学院王保通教授也提出了采取的防控措施。
1.准确预报预警。继续加强监测和大面积普查,及时上报发生防控动态,发布预警预报,指导科学有效防控。
2.尽快组织防控。及时制定条锈病防控计划,组织联系专业化统防统治专业队,以普发田为中心,周边辐射开展专业化防控,开展条锈病应急防治,重发区域菌源,防止大面积传播。对于其它发病中心采取打点保面,中心,减少越冬菌源量,压低基数。
3.做好技术指导。各地派出技术人员,深入田间地头,指导群众采取“带药普查,打点保面”的策略,做好应急处置。
4.加强培训宣传。通过召开现场会、培训会及电视、广播、微信等媒体宣传动员,培训指导群众,积极开展麦田踏查和防控,确保小麦生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