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植保(植检、农技)站(总站、中心),天津市、辽宁省农业发展服务中心,内蒙古自治区农牧业技术推广中心,江西省农业农村产业发展服务中心,广东省农业有害生物预警防控中心,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业技术推广总站:
2022年小麦“两病”(赤霉病、条锈病)、水稻“两迁”害虫(稻飞虱、稻纵卷叶螟)、草地贪夜蛾等重大病虫害呈重发态势,直接威胁粮食生产。为贯彻落实农业农村部办公厅《“两增两减”虫口夺粮促丰收行动方案》要求,科学有效防控农作物病虫灾害,实现“虫口夺粮”保丰收,我中心制定了小麦“两病”等重大病虫害防控技术要点。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切实抓好各项措施落实。
(此页无正文)
全国农技中心
2022年2月8日
小麦“两病”防控技术要点
小麦“两病”防控实施分区治理,在加强病害调查监测基础上,条锈病狠抓越夏区有性治理防变异、冬繁区打点保面压菌源、流行区治早治小控危害。赤霉病立足预防,轮换用药,防病降毒。
一、治理策略
在大力推广种子处理、保护利用自然天敌、加强生态调控等绿色防控技术措施的基础上,实施分区治理,在关键时期重点地区,针对条锈病、赤霉病,开展统防统治、联防联控。
二、分区防控技术
(一)条锈病
西北、西南越夏区。加强返青期监测调查,甘肃、青海、陕西、四川等地,实施“带药侦查”,发现病叶立即喷药防治,严防病害扩散蔓延。同时加大条锈菌有性世代治理力度,通过“铲、喷、封”措施,即铲除麦田周边50米内小檗、在小檗上锈菌孢子成熟扩散前喷施杀菌剂、对小麦秸秆进行封垛处理,阻断条锈菌在小麦—小檗间转主危害,防止病菌生理小种变异。
西南、汉水流域冬季繁殖区。冬季和早春全面落实“带药侦查、发现一点、控制一片”打点保面控制措施,压低菌源基数,降低后期大面积流行风险。春季加强监测,一旦田间出现发病中心,立即组织统防统治、群防群治,有效减轻当地危害损失,减少菌源向黄淮、江淮等小麦主产区传播扩散。
黄淮海等病害春季流行区。从2月底、3月初开始,加强监测调查和预报预警,一旦查见发病,立即组织全面普查,打点保面、严控发病中心;一旦出现流行势头,及时组织统防统治和应急防治,选用三唑酮、戊唑醇、氟环唑、丙环唑等药剂喷雾,遏制病害大面积暴发流行,保障小麦生产。
(二)赤霉病
长江流域、江淮、黄淮南部常发区。全面落实“见花打药”药剂预防措施,施药后如遇连阴雨、长时间结露等适宜病害流行天气,应在一次用药后5—7天进行第二次防治。在多菌灵产生抗性地区,可选用氰烯菌酯、戊唑醇、咪鲜胺、丙硫菌唑、氟唑菌酰羟胺等用量少、防效好的高效药剂及其复配制剂防治,以提高预防控制效果,降低呕吐毒素污染风险。
黄淮北部、华北等偶发区。加强监测和水肥管理,密切关注抽穗扬花期天气变化,一旦遇适宜病害发生气候条件,应抓住关键时期,及时用药预防。要采取轮换用药等措施,延缓抗药性产生。农药剂型上尽可能选用耐雨水冲刷的超微粉、胶悬剂等。
三、加强绿色防控科学施药
在小麦“两病”防治中,要加强农业防治,生态控制等绿色防控技术的应用。赤霉病防治药剂选择要根据当地抗药性监测情况,科学选用对路农药。条锈病防治要强调“早发现、早防治”,防治器械要使用自走式宽幅施药机械、机动弥雾机、热雾机、电动喷雾器、无人机等先进施药机械喷雾防治,尽可能选用小孔径喷头喷雾,添加相应的功能助剂,适宜的雾滴大小和药液均匀展布性能,确保防治效果。
水稻“两迁”害虫防控技术要点
水稻“两迁”害虫(稻飞虱、稻纵卷叶螟)防控以防灾保产、绿色减药为目标,采取大区联合监测、分区协同治理策略,抓好绿色防控和适期用药,保障生产。
一、开展大区联合监测
按照统一的调查方法,开展系统监测和大田普查,准确掌握种群消长和迁飞动态,以及害虫抗药性变化。同时,完善监控信息平台,规范信息报送制度,实现网络化实时共享。
二、实施分区协同治理
在大力推广种子处理、保育和利用自然天敌、理化诱控等综合防控技术措施的基础上,实施分区治理、协作联防。
(一)华南双季稻区,是“两迁”害虫境外迁入我国的初始虫源主降区。加大早稻中后期防控力度,降低迁出种群数量,减轻江南和长江流域稻区防控压力。同时做好双季晚稻防控,切实减少产量损失。
(二)江南及长江中游单双季稻混栽区,是“两迁”害虫主要危害区。该区域前期适当放宽防治指标,发挥保育和利用自然天敌控害作用,重点加强中稻穗期和晚稻分蘖期的稻飞虱、分蘖末期至抽穗期的稻纵卷叶螟防控,确保水稻生产的同时,尽量减少虫源迁出与当地辗转危害,减轻对长江中下游和江淮稻区单季晚稻和当地晚稻的威胁。
(三)长江中下游、江淮及黄淮单季稻区,是“两迁”害虫常年重发区和秋季华南、江南双季晚稻回迁虫源的主要虫源地。加强水稻生长中后期虫情监测,严防穗期突发危害,稻纵卷叶螟严格达标防治,重点保护功能叶(上三叶),降低危害损失,减少回迁虫源基数,减轻江南和华南双季晚稻的防治压力。
(四)西南稻区,大部是稻飞虱常年重发区,南部是稻飞虱境外迁入我国的初始虫源主降区,东部是稻纵卷叶螟重发区。重点加强大田普查,做好分类指导,水稻生长前期重点预防稻飞虱突发暴发,适时开展应急防治,推进统防统治,适时开展应急防治,保障当地水稻生产。
三、绿色防控和适期用药
一是大力推广种子处理和带药移栽技术,减少大田用药次数,减轻苗期害虫发生危害。二是防治稻纵卷叶螟优先选用性信息素诱杀和交配干扰、稻螟赤眼蜂控害,以及金龟子绿僵菌CQMa421、甘蓝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苏云金杆菌等获得登记的微生物药剂防治;稻飞虱推行缨小蜂、黑肩绿盲蝽、蜘蛛等寄生或捕食性天敌保护控害措施,以及金龟子绿僵菌CQMa421等生物防治措施。三是必要时采用化学药剂应急控害,防治稻飞虱可选用三氟苯嘧啶、吡蚜酮、呋虫胺、烯啶虫胺、氟啶虫胺腈、醚菊酯、噻虫胺等;防治稻纵卷叶螟可选用茚虫威、多杀霉素、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氰氟虫腙等。同时,注重交替、轮换用药,有效延缓和治理抗药性。
草地贪夜蛾防控技术要点
按照主攻周年繁殖区、控制迁飞过渡区、保护玉米主产区策略,强化“三区四带”布防,实施大区联合监测、分区协同治理,采取综合防控措施,层层阻截、遏制危害。
一、组织“三区”联防
周年繁殖区以生态控制为基础,全生育期保护和利用自然天敌,选用溴酰·噻虫嗪、氯虫苯甲酰胺等进行种子包衣,结合理化诱控、做好中后期药剂防治。迁飞过渡区提倡集中播期,采用种子处理,人工释放螟黄赤眼蜂、玉米螟赤眼蜂等卵寄生性天敌,结合性诱捕杀,做好药剂防治。重点防范区加强玉米生长中后期及晚播玉米田的理化诱控,选用苏云金杆菌、乙基多杀菌素、虱螨脲等药剂做好统防统治。
二、实施“四带”布控
在西南华南周年繁殖区加密布设边境监测防控带,诱杀境外迁入成虫,遏制当地滋生繁殖,减少北迁虫源。在江南江淮迁飞过渡区布设长江流域监测防控带,扑杀迁飞过境成虫,控制幼虫危害,压低虫源繁殖基数。在黄淮海等北方重点防范区布设黄河流域阻截攻坚带,监测和诱杀迁入成虫,加强大田普查,对集中发生区实施统防统治、零星发生区实行点杀点治,保护黄淮海玉米生产;布设长城防控阻击带,诱杀北迁成虫,降低东北和西北发生危害风险。
三、推行综合治理
一是用好理化诱控措施。采取高空诱虫灯、性诱捕器以及食诱剂等理化诱控措施,诱杀成虫、干扰交配,减少田间落卵量。二是加大生物防治力度。以西南、华南周年繁殖区为重点,应用金龟子绿僵菌、甘蓝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苏云金杆菌等生物制剂防治幼虫,保护利用夜蛾黑卵蜂、螟黄赤眼蜂、蠋蝽等天敌,发挥自然控害作用。三是加强科学用药。以保苗、保芯、保穗为重点,因地制宜推广药剂拌种控害措施,抓住卵和低龄幼虫高峰期,对连片发生区实施统防统治和联防联控,对分散发生区实施重点挑治和点杀点治。防治药剂可选用乙基多杀菌素、虱螨脲、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茚虫威、氯虫苯甲酰胺等,注重轮换用药、交替用药,延缓抗药性产生,提高防控效果。
(来源:全国农技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