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判形势 谋划部署植保工作
——病虫害重发流行趋势风险明显加大,防控形势严峻
立秋已过,眼下正值安徽省中晚稻产量形成和大豆玉米生长关键期,也是极端天气多发时期,还是病虫害高发期。
近日,在阜南县的一块由柳沟镇小麦生产专业合作社托管的农田里,正在进行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只见一排排玉米碧绿健壮,一垄垄大豆郁郁芊芊,两者参差交错、长势喜人,合作社负责人徐松松正操控着无人机进行飞防作业。
“玉米眼下正处于灌浆期,前段时间才遭遇台风天气,特别容易出现南方锈病、茎腐病等问题,要抓紧做好病虫害防控。”徐松松告诉记者,今年他托管了近两万亩地,目前已用无人机飞防了两遍,还及时追施肥料,确保玉米正常生长。
今年安徽省夏粮实现丰收,总产达348.16亿斤,植保工作功不可没。秋粮是全年粮食的大头,必须从来之不易的夏粮丰收中汲取经验,全力以赴抓好秋粮生产,扎实做好病虫害防控工作,夺取全年粮食丰收。
记者了解到,目前距离安徽省秋粮大面积收获还有2个月左右,全省在地作物一季稻、晚稻、再生稻3400多万亩,玉米1800多万亩,大豆950多万亩。但由于安徽省处在南北气候过渡带,自然灾害多发频发,加上安徽省作物种类多、生长周期跨度时间长、栽培模式多样,病虫害发生复杂,秋粮生产面临“虫口夺粮”等关卡,防控形势复杂严峻。
“特别是今年第5号台风‘杜苏芮’正面影响安徽省,气传性病害流行风险大,台风过后安徽省多地已查见玉米南方锈病。”省植保总站防治科科长邱坤告诉记者,今年“两迁”害虫迁入期较近年也明显偏早,迁入量偏多。
“预计全省秋粮重大病虫害总体呈偏重发生态势,发生程度明显重于上年,发生面积达1.56亿亩次。”省植保总站副站长何振辉表示,下半年气象状况总体偏差,台风、暴雨等极端天气偏多,草地贪夜蛾、黏虫等多种迁飞性、暴发性、流行性重大病虫害发生风险加大。
有收无收看天气,多收少收看植保。省农业农村厅副厅长潘鑫表示,今年“虫口夺粮”任务艰巨,农业农村、植保部门要准确研判形势,落细落实秋粮重大病虫害防控重点措施,全力打赢秋粮重大病虫害防控攻坚战,为夺取全年粮食丰收保好驾、护好航。
截至8月10日,全省秋粮作物病虫害防治面积6028.8万亩次,有效控制了前期病虫害的发生与危害。
强化指导 确保技术落实到田
——加强监测预警和统防统治,开展技术指导,提升防控科学水平
面对秋粮病虫害防控的严峻形势,安徽省如何扎实做好各项工作,把保丰收、保、保生态落在实处?
底数清、情况明是做好防控工作的基础。目前,水稻、玉米和大豆进入中后期生产阶段,植株高大,田间郁闭,高温高湿,查看病虫、发现病虫、掌握虫情难度较大,需要各地加强监测预警,及时发布预报信息。
“我们将发挥50多个全国区域测报站和省级重点站、300多个乡镇基层监测点,134个智慧病虫害监测网点作用,系统监测、密切跟踪、按时填报秋粮作物重大病虫发生动态,确保信息渠道畅通和实时共享。”潘鑫表示,还将要求各地加大病虫监测预警力度,增加调查频次,拓宽调查范围,及时发布病虫情报警报,为科学防控提供强有力的依据。
针对秋粮重大病虫防控时效性强、技术性要求高和农民一家一户有效防控比较困难等问题,安徽省还充分发挥专业化服务组织作用,大力推行统一组织发动、统一技术方案、统一药剂供应、统一施药时间、统一防控行动“五统一”防控,确保实现统防统治覆盖率达到48%的年度目标。
此外,众多农业专家与农技人员也正奔赴在田间地头,确保防控措施落实到位、防控技术落实到田,助力秋粮丰收。
8月10日,烈日炎炎,在桐城市龙腾街道和平村的农田里,农技人员正在查看水稻苗情,并为种植户讲解水稻孕穗期病虫害防治技术,指导农户科学有效开展田间管理。
在铜陵,该市成立了19个指导组,联合农业专家服务团推出了多种创新服务,深入手把手指导防控工作,实现从农民“闷头干”到专家“常相伴”的转变。在宿州,当地成立了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技术专家组,帮助经营主体和农户落实技术措施,先后开展带状复合种植技术指导服务700多次。
目前,省农业农村厅已安排8个秋粮作物重大病虫害防控调研指导组,开展重大病虫害防控调研指导工作。安徽省还将充分发挥1.3万名基层农技人员、1.7万名科技特派员、3.7万个社会化服务组织作用,进村入户搞好蹲点指导服务,精准解决好秋粮病虫害关键问题,坚决遏制重大病虫大面积暴发成灾,大限度降低危害损失,全力提升“虫口夺粮”保丰收的能力。
绿色防控 遏制病虫害保丰收
——由化学防控转向绿色综合防控,减少化学农药使用
8月8日上午,记者来到位于铜陵市郊区的普济圩农场,只见夏日的稻田里绿意盎然,分布在稻田中的害虫性信息素诱捕器很是显眼,不远处还有植保无人机在半空中喷洒药液。
稻田旁,参加全省秋粮重大病虫害绿色防控现场会的农技人员正在现场观摩,各种先进器械、药剂也同步展示,为安徽省病虫害绿色防控提供更多选择。
“这是一个风吸式景观太阳能杀虫灯,通过诱虫光源吸引飞虫,再通过风吸进行杀虫。这个设备还具备网络连接和定位功能,可在云平台上查看杀虫灯分布情况,并支持远程控制。”安徽中昆绿色防控科技有限公司工作人员陈翔宇告诉记者,该公司此次还带来了好几种植物源农药,比普通的化学农药更,更有助于病虫害的绿色防控。
“在专家服务团队的指导下,我们在普济圩农场的现代农业核心示范区开展水稻病虫害全程绿色防控,将农业防控措施、理化诱控技术、生物防治技术、科学用药技术及绿色、有机栽培技术结合起来,安装了24台太阳能杀虫灯、70套螟虫迷向剂、1400套螟虫性诱捕器。”普济圩农场有关负责人说。
铜陵市农业农村局局长程志华介绍,该市广泛开展绿色防控技术的示范与集成,探索形成了新方式、新技术、新药械、新药剂、新测报“五新”绿色防控技术推进模式。去年,铜陵农药使用量1363吨,全市实现农药使用量“八连降”。
绿色防控效益如何?“铜陵目前推广了10个水稻抗性品种,累计推广面积80多万亩,亩均增收100元。”程志华说,该市还通过稻鸭共育控虫控草,稻田每亩增产84公斤,节约农药80元、人工除草100元。
近年来,安徽省坚持“预防为主、科学防控、绿色防控”原则,抓实各项防控措施,取得良好效果。去年,安徽省绿色防控覆盖率达55.78%,实现“八连增”,全省建立病虫害绿色防控示范区1782个,绿色防控示范核心面积954.9万亩,示范推广面积4784万亩。
潘鑫表示,今年安徽省各地将继续协调运用农业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生态调控以及科学、合理、使用农药等技术,有效控制农作物病虫害发生,大力开展绿色防控示范工作,确保实现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覆盖率在56%以上,推动全省病虫害绿色防控提质扩面。
(来源:安徽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