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藜麦生产技术指导意见

2024-05-24 09:03 3456.TV农资头条

近年来,我国藜麦栽培面积扩大,总产量提升,为进一步加强藜麦生产指导,农业农村部小宗粮豆专家指导组会同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提出了以“优选良种、适期播种、适时收获”为重点的2024年藜麦生产技术指导意见。

北部春播区

(一)优选良种。由于藜麦品种的区域适应性较窄,加之当前我国藜麦品种审定工作相对滞后,良种选择应依据以下原则:一是充分利用通过审定、登记、评价并符合市场需求的品种;二是适合当地气候、土壤条件,能够充分利用温光条件,确保成熟和高产的地方性品种。通常肥水条件好、生产水平高的地区,应选用抗倒、增产潜力大的高产品种;在旱薄地区,应选用耐旱、耐瘠薄能力强、稳产性好的品种;在机械化水平较高地区,应选择株型紧凑、抗倒、耐密植的品种;饲用型品种应选择生物产量高、抗逆性强、皂苷含量低的品种。

(二)选地整地。藜麦不宜重茬,建议轮作倒茬,可与马铃薯、燕麦、大麦、蚕豆、苜蓿、向日葵、油菜等作物轮作。藜麦出苗对水分依赖较大,鼓励播前灌溉,无灌溉条件的地区需根据墒情或遇雨抢墒播种。按照“齐、平、松、碎、净、墒”六字整地原则,于秋季或土壤融冻交替的春季翻耕20—40厘米为宜。藜麦不耐除草剂,若前茬作物施用了除草剂,需加大翻耕深度。结合整地,施足底肥,建议有条件的可在翻地前每亩施腐熟农家肥2—3吨或者腐熟牛羊粪800—1000公斤,尿素10—20公斤,磷酸二铵10—20公斤,硫酸钾3—5公斤或亩施复合肥10—20公斤。也可根据测土配方精准施肥。

(三)适期播种。依据栽培方式、区域气候、机械化水平等要素,在日平均气温稳定在5℃以上,择期播种(一般为4月上旬至6月中旬),花期和成熟期尽量避开雨季。播种方式可采用条播、覆膜穴播或裸地穴播以及育苗移栽等方式进行。一般播种行距为30—60厘米、株距10—20厘米为宜,播种深度为1—3厘米,做到“下种均匀,镇压紧实”,避免浮籽。在确保种子活力较高的前提下,条播每亩播种量一般为0.15—0.4公斤,穴播每穴4—6粒为宜。幼苗出土后,及时查苗补苗。粮用藜麦每亩定苗一般为4000—12000株(依据品种、株型和土壤水肥条件调整),饲用藜麦适当增加密度,一般每亩定苗12000—18000株。

(四)加强田管。中耕除草。藜麦目前没有专用除草剂,主要以人工或机械除草为主。中耕培土2—3次为宜,中耕深度以松土而不损伤根系为原则,苗期5—6叶(或株高20厘米)时第1次除草松土,初花期(或株高40厘米)时第2次中耕除草,第3次中耕除草根据藜麦生长和杂草情况灵活实行。覆膜栽培应按照上述时期清理穴孔中的杂草。水肥管理。为确保藜麦高产,可在初花期进行叶面追肥,建议每亩50克硼肥+100克磷酸二氢钾兑水喷施,防止“花而不实”,叶面施肥宜淡不宜浓。全生育期浇水次数及每次浇水量依据土壤墒情和雨水多少而确定,现蕾期与开花期对土壤水分反应敏感,后期灌水要尽量避开大风天气,减少因灌水引起的倒伏。病虫害防治。应坚持“农业防治、物理防治为主,化学防治为辅”的原则,重点防治霜霉病、叶斑病、根(茎)腐病、跳甲、蝽象、草地螟、斑蝥、蚜虫、蛴螬、蝼蛄、地老虎、根蛆、筒喙象等藜麦常见的病虫害。选择抗病品种,播种前可进行种子消毒处理,土传病害或地下害虫频发的地区可进行种子包衣。

(五)适时收获。当植株叶片变黄变红,叶片大多脱落,茎秆开始变干,种子进入蜡熟期时,及时收获。可人工收割或采用联合收割机收获,为确保藜麦品质,收获前必须将病穗、杂株去掉,收割后及时拉运摊晒,防霉烂、防变质。

西部春播区

(一)选择良种。可选择豆类(蚕豆、豌豆)、马铃薯、大麦、玉米、小麦、油菜等为前茬作物,避免连作。由于该产区海拔较高、温差较大,选择适宜当地气候生态条件的优良品种,避免未经试验试种的跨区引种。具体可参照北部春播区。

(二)适期播种。在无霜期≥100天的区域,适播期为3月下旬至5月下旬,一般不能晚于6月中旬,宜地温稳定在10℃以上时播种;也可根据当地情况进行复播,适播期为6月下旬至7月中旬,宜选择早熟品种。采用地膜覆盖播种的种植区域可适当提前播种。

(三)田间管理。确保播前土壤墒情利于种子发芽,播种后适当镇压,幼苗出土后,要及时查苗补苗,若缺苗要及时补种,补种以催芽播种为宜,补苗后及时浇水(或雨后补播)。对于海拔较高地区,可采用地膜覆盖的方式种植,选用黑色地膜为宜。

其他栽培与管理措施参考北部春播区。

南部春/秋播区

(一)优选良种。因地制宜科学选种,选择抗倒伏、中早熟和抗穗发芽的红藜、黑藜、白藜等经济效益较高的类型,该地区资源环境等差异较大,避免未经试验试种的跨区引种。具体可参照北部春播区。

(二)适期播种。依据本地气候特点适期播种,建议生育期避开高温季节,将开花期、成熟期与当地雨季错开。云南地区播种期建议:根据藜麦品种生育期和海拔确定播种期,海拔2500米以上区域,一般5月底、6月初播种;海拔1800—2300米区域,一般7月中下旬、8月初播种;海拔1500米以下,光热条件好,有灌溉条件的地方可延迟至10月播种,建议适当增加播种量。四川地区播种期建议:干热河谷区等季节性降雨频发地区,春播区域可在2月中下旬至3月上旬播种,秋播区域可在8月中下旬至9月上旬播种,宜灵活选择不同熟期品种,使成熟期避开雨季。其他地区可根据海拔高度和作物布局合理安排播期,海拔高于2800米区域,可在3—4月雪融后播种,宜选择中、早熟品种;海拔1500—2800米区域,一般3月下旬至5月中旬播种,成熟期安排在10月下霜之前;海拔1500米以下区域,一般3月中旬至4月上旬播种为宜。

(三)适时收获。当植株叶片变黄变红,叶片大多脱落,茎秆开始变干,种子进入蜡熟期时即可进行收获。收获时间宜选择清晨进行,减少籽粒脱落损失。

其他栽培与管理措施参考北部春播区。

(来源:全国农技推广)

免费加群

您留言,我回电,快速找产品!

温馨提醒:找产品,多留言,多咨询降低投资风险!为保障您的利益,建议先考察,再合作!

客服中心

客服中心

【长按指纹】识别图中二维码
  或搜索公众号huobao3456tv关注

您留言,我回电,快速找产品!
  • 您的姓名:
  • 联系电话:
  • 联系Q Q:
  • 微  信:
  • 代理区域:  
  • 意向产品:

同类厂家查看(我已阅读并同意《火爆农资招商网代理商服务条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