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豆立枯病症状
在受害植株茎基部产生黄褐色病斑,逐渐扩展至整个茎基部,病部明显缢缩,致幼苗枯萎死亡。湿度大时,病部长出蛛丝状褐色霉状物,即病原菌菌丝。
绿豆立枯病病原
Rhizoctonia solani Kulhn称立枯丝核菌,属半知菌亚门。有性态为了Thanatephorus cucumeris (Frank) Donk称瓜亡革菌,属担子菌亚门。该菌不产生孢子,主要以菌丝体传播和繁殖。初生菌丝无色,后为黄褐色,具隔,粗8-12um,分枝基部缢缩。老菌丝常呈一连串桶形细胞。菌核近球形或无定形,0.1-0.5mm,无色或浅褐至黑褐色。
绿豆立枯病传播途径和发病条件
该菌能在土壤中存活2-3年,也可在病残体或其他作物、杂草上越冬,成为本病初侵染源。在土壤中的菌丝体可通过农田操作;耕作及灌溉水、昆虫传播,进行再侵染。植株生长不良或遇有长期低温阴雨天气易发病,多年连作田块、地势低洼、地下水位高、排水不良发病重。
绿豆立枯病防治方法
(1)实行2-3年以上轮作,不能轮作的重病地应进行深耕改土,以减少该病发生。
(2)种植密度适当,注意通风透光,低洼地应实行高畦栽培,雨后及时排水,收获后及时清园。
(3)发病初期开始喷洒3.2%恶甲水剂(克枯星)300倍液或20%甲基立枯磷乳油1200倍液、36%甲基硫菌灵悬浮剂600倍液。此外用30%倍生乳油200一375mg/kg灌根,也有一定防治效果。也可施用移栽灵混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