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豆茎黑点病症状
主要为害茎、荚和叶柄。茎部染病 生褐色或灰白色病斑,后期病部生纵行排列的小黑点。豆荚染病 初生近圆形褐色斑,后变灰白色干枯而死,其上也生小黑点,剥开病荚,里层生白色菌丝,豆粒表面密生灰白色菌丝,豆粒呈苍白色萎缩,失去发芽能力。
大豆茎黑点病病原
Phomopsis sojae Lehman 称大豆拟茎点霉,属半知菌亚门。有性态 Diaporthe phaseo10rum var. sojae (Lehman) Wehm. 称菜豆间座壳大豆变种,属子囊菌亚门。分生孢子器形成在单腔的子座里,分生孢子梗瓶状,较简单,无色。分生孢子有两种:α型分生孢子无色梭形,β型分生孢子无色丝状,发生较普遍。子囊壳球状,底略平,具长而末端尖细的喙。子囊长棒状,子囊孢子释放前子囊溶化成粘液。子囊孢子梭形,双细胞,无色。子囊壳在越冬后的病茎上形成。
大豆茎黑点病传播途径和发病条件
病菌以休眠丝体在大豆或其他寄主残体内越冬,翌年在越冬残体或当年脱落的叶柄上产生分生孢子器,初夏在越冬的茎上产生子囊壳。病菌侵入寄主后,只在侵染点处直径2cm范围内生长,待寄主衰老时才逐渐扩展。α型分生孢子、子囊孢子都可侵染。多数染病的种子是在黄荚期受侵染引起的。结荚至成熟期气温高于20℃ 持续时间长利其传播,造成种子染病,感染病毒或缺钾可加速种子腐烂。成熟期湿度大延迟收获也使病情加重。
大豆茎黑点病防治方法
(1)与禾本科作物轮作。
(2)收获后及时耕翻。
(3)适时播种,及时收割。
(4)必要时进行种子。用种子重量0.3%的50%福美双或拌种双粉剂拌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