梨褐斑病别名梨叶斑病、梨白星病、梨斑枯病
梨褐斑病分布为害
各梨区均有发生,以南方梨区发生较普遍。
梨褐斑病症状
初在叶片上产生圆形或近圆形褐色病斑,以后逐渐扩大。发生严重时,多个病斑相互愈合成不规则形大褐色病斑。病斑后期中部呈灰白色,周缘褐色,外层黑色,病叶易脱落。病斑后期产生密集的小黑点,为再次侵染源。
梨褐斑病病原
病原为无性态梨生壳针孢,属半知菌亚门。有性态梨褐斑小球壳菌,属子囊菌亚门。
梨褐斑病发病规律
病菌随落叶在病部上越冬。翌年春季通过风雨传播到新叶上。当环境适宜时,病菌孢子发芽侵人叶片,引起初次侵染。初次侵染后,病斑上可产生黑色小点即分生孢子器,4-7月多雨潮湿产生更多。树势衰弱和排水不良的环境,褐斑病发病严重,造成大量落叶,在5月下旬就开始落叶,7月中、下旬落叶严重。
梨褐斑病防治措施
(1)严格冬季清园。
(2)加强肥水管理,增强树势,避免过多施用氮肥。
(3)生长季节及时摘除病果、病叶和剪除病梢,集中烧毁。
(4)易感病品种进行套袋,保护果实。
(5)早春梨树发芽前,南方梨区约3月中下旬,结合防治梨锈病,喷布0.6%石灰倍量式波尔多液,或喷一次波美2-3度石硫合剂混200倍五氯酚钠,1:2:200波尔多液。落花后,约4月中下旬病害初发时,喷第二次药。在多雨有利病害盛发的年份,可于5月上中旬再喷1次药。药剂及浓度同上,或200倍锌铜石灰液(硫酸锌0.5:硫酸铜0.5:石灰2:水200),亦可用7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800倍液,或10%苯醚甲环唑水分散粒剂3000倍液,或40%腈菌唑6000倍液。其中喷药重点为落花后的1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