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菜菌核病

2013/5/23 3456.TV病虫害防治

油菜菌核病分布为害

油菜菌核病是油菜生产上的主要病害,我国冬、春油菜栽培区均有发生,长江流域、东南沿海冬油菜受害重。从油菜苗期到成熟期均可造成为害,其中以中后期发病普遍,为害严重。

一般发病率达10%-20%,严重的达80%以上。

油菜菌核病症状

苗期发病,基叶与叶柄出现红褐色斑点,后扩大转为白色,组织被腐蚀,上面长出白色絮状菌丝,病斑绕茎后,幼苗死亡。成株期叶片发病时病斑呈圆形或不规则形,中心灰褐色或黄褐色,中层暗青色,外缘具有黄晕。在潮湿情况下迅速扩展,全叶腐烂。

茎部感病后病斑呈梭形,略有下陷,中部白色,边缘褐色。在潮湿条件下,病斑发展非常迅速,上面长出白色菌丝。到病害晚期,茎髓被蚀空,皮层纵裂,维管束外露,极易折断,茎内形成许多黑色鼠屎状菌核。重病株全株枯死,轻病株部分枯死或提早枯熟,种子不饱满,产量和含油率降低。当油菜因长势过旺而倒伏时,则病害更加严重。

油菜菌核病病原

病原为核盘菌,属子囊菌亚门。

油菜菌核病发病规律

油菜菌核病是由油菜菌核菌引起的一种性病害。病菌以鼠屎状的菌核寄生在土壤、种子和病株残体中越夏、越冬。当年10-12月,土壤湿度较大时,少数菌核可以直接萌发,生出菌丝侵染油菜幼苗,并以菌丝在幼苗内越冬;次年2-4月,随着气温回升和雨水增多,土壤中的菌核可直接萌发产生子囊盘。

子囊盘释放出大量子囊孢子,随气流传播。子囊孢子在植株表面萌发产生菌丝,可直接从表皮细胞间隙、花瓣、伤口和自然孔口侵人。田间传播主要靠子囊孢子大量侵染花瓣,感病花瓣大量脱落到叶片上从而引起叶片发病;病叶病瓣扩展蔓延至茎上或病叶腐烂后粘附在茎上,从而引起茎秆发病。另外,已发病的茎秆、枝叶与无病的茎秆、枝叶接触也会引起病害的再侵染。

油菜菌核病防治措施

(1)推广“五不措施”:

①种子不带菌。在油菜收获时,选无病或性状优良的植株,取其主轴中断留种,或在播种前先筛去混杂在种子中的菌核,然后用0.5-0.75kg食盐或0.5-1kg硫酸氨,对水5kg选种,除去上浮的秕粒和菌核,下沉的种子用清水冲洗干净后再播种。

②实行轮作。地块不重茬,减少菌源,苗床地不重茬,大田地也不重茬,减少菌源。

③清洁田园。渣不还地,油菜收获后,要将在田间、田埂、路旁和脱粒场等处的病残体,集中烧毁。如用作堆肥,必须经过高温发酵后才能施用。禾秆渣子不能直接施入土壤作肥料。

④田不渍水。田里渍水极易发病,要多开沟,开深沟(特别是围沟),做到雨停田干。

⑤合理密植,田地不荫蔽。一般上等肥力的田块以每亩8000株左右为宜,中等田块每亩1万株左右为宜。加强田间管理,应重视施基肥,增施磷钾肥,早施蔓肥,避免蔓花期过量施用氮肥,增加植株的抗病力。做好中耕培土,及时摘除病叶、黄叶、老叶,随即带出田外作饲料或集中沤肥,不可丢弃在田问,从而减轩病菌蔓延为害。

(2)在油菜开花期,叶病株率达10%以上,茎病株率在1%以下时开始喷药防治。亩用40%菌核净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喷雾,或50%烯菌酮可湿性粉剂1500-2000倍液喷雾,或7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喷雾,或50%异菌腮可湿性粉剂600倍液喷雾,或50%腐霉利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喷雾,或43%戊唑醇悬浮剂4000倍液等。以上药剂可轮换使用,每隔7-10天喷1次,连喷2-3次。

免费加群

上一篇: 花生叶斑病

下一篇: 烟草黑胫病

客服中心

客服中心

【长按指纹】识别图中二维码
  或搜索公众号huobao3456tv关注

-->
您留言,我回电,快速找产品!
  • 您的姓名:
  • 联系电话:
  • 联系Q Q:
  • 微  信:
  • 代理区域:  
  • 意向产品:

同类厂家查看(我已阅读并同意《火爆农资招商网代理商服务条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