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葫芦菌核病是一种核盘菌,属于囊菌门。主要为害果实及茎蔓。果实染病,残花部先呈水浸状腐烂,后长出白色菌丝,菌丝上散生鼠粪状黑色菌核。茎蔓染病,初呈水浸状,病部变褐,后也长出白色菌丝和黑色菌核,病部以上叶、茎蔓枯死。必须引起种植人员的重视。
西葫芦菌核病症状
主要为害果实及茎蔓。果实染病,残花部先呈水浸状腐烂,后长出白色菌丝,菌丝上散生鼠粪状黑色菌核。茎蔓染病,初呈水浸状,病部变褐,后也长出白色菌丝和黑色菌核,病部以上叶、茎蔓枯死。菌核病是土传性病害,常造成植株枯死或腐烂。其寄主十分广泛,可侵害64科383种植物,蔬菜作物包括西葫芦、番茄、茄子、甜椒、菜豆、莴笋、白菜、黄瓜等,是保护地蔬菜主要病害之一。一般受害的地块产量损失10%~30%,重者达90%以上。
西葫芦菌核病病原
核盘菌,属于囊菌门。
西葫芦菌核病传播途径
菌核遗留在土中,或混杂在种子中越冬或越夏。混在种子中的菌核,随播种带病种子进入田间,或遗留在土中的菌核遇有适宜温湿度条件即萌发产出子囊盘,放散出子囊孢子,随气流传播蔓延,侵染衰老花瓣或叶片,长出白色菌丝,开始为害柱头或幼瓜。在田间带菌雄花落在健叶或茎上经菌丝接触,易引起发病,并以这种方式进行重复侵染,直到条件恶化,又形成菌核落入土中或随种株混入种子间越冬或越夏。南方2-4月及11-12月适其发病,北方3-5月发生多。
本菌对水分要求较高;相对湿度高于85%,温度在15-20℃利于菌核萌发和菌丝生长、侵入及子囊盘产生。因此,低温、湿度大或多雨的早春或晚秋有利于该病发生和流行,菌核形成时间短,数量多。连年种植葫芦科、茄科及十字花科蔬菜的田块、排水不良的低洼地或偏施氮肥或霜害、冻害条件下发病重。此外,定植期对发病有一定影响。
西葫芦菌核病防治技巧:
(1)农业防治。有条件的实行与水生作物轮作,或夏季把病田灌水浸泡半个月,或收获后及时深翻,深度要求达到20厘米,将菌核埋入深层,抑制子囊盘出土。同时采用配方施肥技术,增强寄主抗病力。
(2)物理防治:播前用10%盐水加新高脂膜800倍液浸种2-3次,汰核,或塑料棚采用紫外线塑料膜,可抑制子囊盘及子囊孢子形成。也可采用高畦覆盖地膜抑制子囊盘出土释放子囊抱子,减少菌源。
(3)种子和土壤。定植前用40%五氯硝基苯配成药土耙入土中,亩用药1公斤对细土20公斤拌匀;种子用50℃温水加新高脂膜浸种10分钟,即可杀死菌核。加强苗期管理,合理密植,移栽后及时浇透缓苗水,随后合理追肥、适度浇水,在西葫芦开花期、幼果期、果实膨大期各喷洒壮瓜蒂灵一次,增粗瓜蒂,强化营养输送量,促进瓜体快速发育,瓜型漂亮,使西葫芦高产优质。
(4)生态防治。棚室上午以闷棚提温为主,下午及时放风排湿,发病后可适当提高夜温以减少结露,早春日均温控制在29℃高温,相对湿度低于65%可减少发病,防止浇水过量,土壤湿度大时,适当延长浇水间隔期。将奥-力-克霉止按300—500倍液稀释,在发病前或发病初期喷雾,每5—7天喷药1次,喷药次数视病情而定。病情严重时,按奥-力-克霉止300倍液稀释,3天喷施一次。
(5)棚室或露地出现子囊盘时,采用烟雾或喷雾法防治。
(6)(1)灰霉病初发时一般仅表现在残败花期及中下部老叶,发病中前期,使用《霉止》50ml+《大蒜油》,兑水15公斤喷施,3天左右用药1次,连续用药2-3次,即能有效控制病情。
(2)发病中后期,如《霉止》30—50ml+《霜贝尔》30ml+《大蒜油》兑水15公斤,3—5天用药1次,连用2-3次。
以上就是今天给大家分享的有关西葫芦菌核病特点,希望您能学以致用,做好西葫芦菌核病的防治工作,收获一份丰收的喜悦。关注火爆农资招商网微信公众号(huobao3456tv)了解更多行业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