芒果小穴壳蒂腐病,分生孢子器球形,有孔口,大多4~6个集生在子座内,极少单生,直径100~125微米。分生孢子单孢,无色,纺锤形至椭圆形,大小14~23微米×4~6微米。
芒果小穴壳蒂腐病基本信息
危害对象:芒果。
分布:国内外均有发生报道
危害部位:是芒果贮运期的病害,主要危害果实。
芒果小穴壳蒂腐病形态特征
分生孢子器球形,有孔口,大多4~6个集生在子座内,极少单生,直径100~125微米。分生孢子单孢,无色,纺锤形至椭圆形,大小14~23微米×4~6微米。
生理生化特征:在PDA上菌落平铺,生长快,初时暗灰绿色或灰黑色,后转黑褐色至黑色,基质灰黑色转黑色,菌丝体不旺盛,26~28℃在PDA上培养,约15天可产孢。
芒果小穴壳蒂腐病侵染循环
蒂腐病的侵入途径是从花期侵入,在幼果内潜伏,在果实后熟阶段表现症状。此外,病菌可以从采果时的伤口和剪口侵入,而且这是病菌的重要侵入途径。
芒果小穴壳蒂腐病发病条件
***适本病发生的温度为25~32℃。结果期台风暴雨较多的年份,病害发生较重。采收时留短果柄并及时进行采后处理的果实发病教轻,不留果柄、采后不及时处理的果实发病较重。
芒果小穴壳蒂腐病危害症状
该病常见的症状有3种:
(1)蒂腐型。发病初期果蒂处呈暗黄色、水渍状。病菌在常温下扩展很快,全果腐烂一半时病果已出现大量的小黑粒。病部后转浅褐色至黄褐色,果皮下凹,果内部液化,全果腐烂后再在小黑粒上常出现大量深灰色的菌丝体。
(2)皮斑型。病菌从皮孔或伤口侵入,初时病斑浅褐色、下凹、圆形,后逐渐扩展,中央出现小黑粒,其上长出灰绿色的菌丝体。
(3)端腐型。芒果端部出现水渍状、暗黑色的病斑,扩展快,常发生于贮藏后期。
芒果小穴壳蒂腐病如何防治
1.降低果园湿度,整治果园内的排水系统,合理修剪、防除杂草等,减少病菌的越冬基数及初次侵染来源。
2.冬季修剪后喷1—2次保护性剂;适时施药,从花穗期至果实成熟前喷药5—6次;果实膨大中后期用纸袋套果;在芒果新梢期、花穗期及幼果期要喷药防治。
3.可用下列药剂:7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1000—1200倍液;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600倍液;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2%春雷霉素液剂混合后300—500倍液;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500—600倍液,药剂要交替使用。
4.采后处理:果实用清水漂洗后,置于52℃的下列药液:25%咪鲜胺乳油500—1000倍液;50%苯菌灵可湿性粉剂500—1000倍液,浸泡8分钟,然后取出晾干,单果包装,常温贮藏。
以上就是今天给大家分享的有关芒果小穴壳蒂腐病特点,希望您能学以致用,做好芒果小穴壳蒂腐病的防治工作,收获一份丰收的喜悦。关注火爆农资招商网微信公众号(huobao3456tv)了解更多行业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