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豆枯萎病别名
大豆萎蔫病、大豆镰刀菌凋萎病;
大豆枯萎病分布为害
大豆枯萎病是大豆的常发病害,有加重发展的趋势。
大豆枯萎病症状
幼苗发病后先萎蔫,茎软化,叶片褪绿或卷缩,呈青枯状。不脱落,叶柄也不下垂。成株期病株叶片先从上往下萎蔫黄化枯死,一侧或侧枝先黄化萎蔫再累及全株。病根发育不健全,幼苗幼株根系腐烂坏死,呈褐色并扩展至地上3-5节。成株病根呈干枯状坏死,褐色至深褐色。
大豆枯萎病病原
病原为尖孢镰刀菌豆类专化型,属半知菌亚门,木贼镰刀菌、半裸镰刀菌、禾谷镰刀菌、茄腐镰刀菌等。
大豆枯萎病发病规律
以菌丝体和厚垣孢子随病残体在土壤中越冬,病菌从伤口侵人,在田问借灌溉水、昆虫或雨水溅射传播蔓延。
高温多湿条件易发病。连作地、土质黏重、根系发育不良发病重。品种间抗病性有一定差异。
大豆枯萎病防治措施
(1)因地制宜选用抗枯萎病的品种。
(2)重病地实行水早轮作2-3年,不便轮作的可覆塑料膜进行热力土壤,施用酵素菌沤制的堆肥或腐熟的有机肥,减少化肥施用量。
(3)加强检查及时拔除病株。喷洒70%甲基硫菌灵悬浮剂800倍液,或8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800倍液,或10%多抗霉素可湿性粉剂400-500倍液,或70%唬胶肥酸铜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每穴喷淋药液0.3-0.5L,隔7天1次,共2-3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