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美斑潜蝇(拉美斑潜蝇)

2019/5/23 3456.TV病虫害防治

南美斑潜蝇成虫用产卵器把卵产在叶中,孵化后的幼虫在叶片上、下表皮之间潜食叶肉,嗜食中肋、叶脉,食叶成透明空斑,造成幼苗枯死,破坏性极大。该虫幼虫常沿叶脉形成潜道,幼虫还取食叶片下层的海绵组织,从叶面看潜道常不完整,别于美洲斑潜蝇。

南美斑潜蝇(拉美斑潜蝇)

南美斑潜蝇学名 Liriomyza huidobrenisis(Blanchard)双翅目,潜蝇科。别名斑潜蝇。分布在新北区、北半球温带地区。近年已蔓延到欧洲和亚洲。1994年我国随引进花卉该虫进入云南昆明,从花卉圃场蔓延至农田。现云南、贵州、四川、青海、山东、河北、北京等省市已有为害蚕豆、豌豆、小麦、大麦、芹菜、烟草、花卉等的报道。是危险性特大的检疫对象。

南美斑潜蝇寄主

蚕豆、马铃薯、小麦、大麦、豌豆、油菜、芹菜、菠菜、生菜、黄瓜、菊花、鸡冠花、香石竹等花卉和药用植物及烟草等19科84种植物。

南美斑潜蝇为害特点

成虫用产卵器把卵产在叶中,孵化后的幼虫在叶片上、下表皮之间潜食叶肉,嗜食中肋、叶脉,食叶成透明空斑,造成幼苗枯死,破坏性极大。该虫幼虫常沿叶脉形成潜道,幼虫还取食叶片下层的海绵组织,从叶面看潜道常不完整,别于美洲斑潜蝇。

南美斑潜蝇形态特征

南美斑潜蝇成虫翅长1.7—2.25mm。中室较大,M3+4末端长为次生端长2—2.5倍。额明显突出于眼,橙黄色,上眶稍暗,内外顶鬃着生处暗色,上眶鬃2对,下眶鬃2对,颊长为眼高的1/3,中胸背板黑色稍亮。后角具黄斑,背中鬃2十l,中鬃散生呈不规则4行,中侧片下方1/2—3/4甚至大部分黑色,仅上方黄色。足基节黄色具黑纹,腿节基本黄色但具黑色条纹直到几乎全黑色,胫节、跗节棕黑色。幼虫体白色后气门突具6—9个气孔开口。雄性外生殖器:端阳体与骨化强的中阳体前部体之间以膜相连,呈空隙状,中间后段几乎透明。精泵黑褐色,柄短,叶片小,背针突具1齿。蛹初期呈黄色,逐渐加深直至呈深褐色,比美洲斑潜蝇颜色深且体形大。后气门突起与幼虫相似。

南美斑潜蝇生活习性

该虫在云南发生代数不祥。据国外报道此虫适温为22℃,在云南滇中地区全年有两个发生高峰,即3—4月和10一11月。此间均温11—16℃,不超过20℃,利于该虫发生。5月气温升至30℃以上时,虫口密度下降,6—8月雨季虫量也较低,12月至下年1月月均温7.5—8℃,温为1.4—2.6℃,该虫也能活动为害。滇北元谋一带年平均气温27.8℃,11月至翌年3月上中旬,此间均温17.6—21.8℃,气温低于30℃利其发生,3月中下旬气温升至35℃以上时,虫量迅速下降,4月后进入炎夏高温多雨季节田间虫量很少,直至9月气温降低,虫量逐渐回升。此外与栽培作物情况有关。云南中部蚕豆老熟期,成虫大量转移到瓜菜及马铃薯等作物上。南美斑潜蝇在北京3月中旬开始发生,6月中旬以前数量不多,以后虫口逐渐上升,7月1日-7日达到虫量,每卡诱到244.5头,后又下降,7月28日-9月15日-11月10日虫口数量不高。该虫主要发生在6月中、下旬-7月中旬。占潜蝇总量的60%一90%,是这一时期田间潜叶蝇的优势种。该虫目前仅在少数地区发现,但是危险性更大的潜叶蝇,应引起足够的重视。天敌有Diglyphus isaea(Walker)、Pediobius mit-sukurii(Ashmead)、Opius sp.等。

南美斑潜蝇防治方法

(1)严格检疫,防止该虫向其他省市蔓延。

(2)控制虫源。

(3)其他方法参见美洲斑潜蝇。

以上就是今天给大家分享的有关南美斑潜蝇(拉美斑潜蝇)特点,希望您能学以致用,做好南美斑潜蝇(拉美斑潜蝇)的防治工作,收获一份丰收的喜悦。关注火爆农资招商网微信公众号(huobao3456tv)了解更多行业资讯!


免费加群

上一篇: 烟草烟粉虱

下一篇: 谷子负泥甲

客服中心

客服中心

【长按指纹】识别图中二维码
  或搜索公众号huobao3456tv关注

-->
您留言,我回电,快速找产品!
  • 您的姓名:
  • 联系电话:
  • 联系Q Q:
  • 微  信:
  • 代理区域:  
  • 意向产品:

同类厂家查看(我已阅读并同意《火爆农资招商网代理商服务条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