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茄性斑疹病别名
番茄性微斑病、番茄性叶斑病、番茄性斑点病
番茄性斑疹病分布为害
番茄性斑疹病是番茄的一种重要病害,各地均有发生。病株率可达60%以上,对产量有明显影响,可造成5%-75%的产量损失。
番茄性斑疹病症状
主要为害叶、茎、花、叶柄和果实,尤以叶缘及未成熟果实明显。叶片染病,产生深褐色至黑色斑点,四周常具黄色晕圈;叶柄和茎染病,产生黑色斑点;幼嫩绿果染病,初现稍隆起小斑点,果实近成熟时,围绕斑点的组织仍保持较长时问绿色,别于其他斑点病。
番茄性斑疹病病原
病原为丁香假单胞菌番茄叶斑病致病型Pseudlomonacsyringrrepa.tomato.,属。
番茄性斑疹病发病规律
病菌在种子、病残体及土壤里越冬,带菌种子幼苗即染病。病苗定植后开始传入大田,并通过雨水妞溅或整枝、打权、采收等农事操作进行传播或再侵染。潮湿、冷凉条件和低温多雨及喷灌有利发病,通常病情的扩展,叶面需保湿24小时,在采用喷灌技术的干早地区易发病,滴灌或沟灌地区发病轻。
番茄性斑疹病防治措施
(1)建立无病留种田,采用无病种子。
(2)在干旱地区采用滴灌或沟灌,尽可能避免喷灌。加强管理,雨后及时排水,防止湿气滞留。
(3)发病初期喷洒50%氯澳异氰尿酸水溶性粉剂1000倍液,或33.5%唆啦酮悬浮剂800倍液,或10%苯醚甲环哇微乳剂2000倍液,或1:1:200倍式波尔多液等,隔10天左右1次,防治1-2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