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螟,鳞翅目夜蛾科蛀茎夜蛾属的一种昆虫。成虫雌蛾体长15mm,翅展约30mm,头部、胸部浅黄褐色,腹部浅黄色至灰白色;触角丝状,前翅近长方形,浅灰褐色,中间具小黑点4个排成四角形。雄蛾体长约12mm,翅展27mm,触角栉齿状。卵扁圆形,初白色后变灰黄色,表面具细纵纹和横线,聚生或散生,常排成2—3行。末龄幼虫体长约30mm,粗4头红褐色至暗褐色,共5—7龄。蛹长13—18mm,粗壮,红褐色,腹部具灰白色粉状物,臀棘有3根钩棘。
【台湾螟、大螟为害症状】
基本同二化螟。幼虫蛀入稻茎为害,也可造成枯梢、枯心苗、枯孕穗、白穗及虫伤株。大螟为害的孔较大,有大量虫粪排出茎外,又别于二化螟。大螟为害造成的枯心苗,蛀孔大、虫粪多,且大部分不在稻茎内,多夹在叶鞘和茎秆之间,受害稻茎的叶片、叶鞘部都变为黄色。大螟造成的枯心苗田边较多,田中间较少,别于二化螟、三化螟为害造成的枯心苗。
危害甜玉米的螟虫以大螟、台湾螟为主,幼虫蛀食心叶,影响光合作用,阻碍生长,蛀食茎秆,易风折。
台湾螟、大螟防治措施:
在大喇叭口期施药。药剂可选用3%米乐尔颗粒剂(亩用1公斤)或98%巴丹可湿性粉剂(亩用50克)或90%敌百虫晶体(亩用150克,用温水溶解稀释)混细沙点心叶撒施。
以上就是今天给大家分享的有关玉米台湾螟、大螟的特点,希望您能学以致用,做好玉米台湾螟、大螟的防治工作,收获一份丰收的喜悦。关注火爆农资招商网微信公众号(huobao3456tv)了解更多行业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