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蚀叶野螟幼虫为害豆叶、花及豆荚,常卷叶为害或蛀入荚内取食幼嫩的种粒,荚内及蛀孔外堆积粪粒。受害豆荚味苦,不堪食用。严重受害区,蛀荚率达70%以上。
【豆蚀叶野螟虫害名称】:
豇豆荚螟
【豆蚀叶野螟学名】:
MarucatestulalisGeyer,鳞翅目螟蛾科。别名豇豆螟、豇豆蛀野螟、豆荚野螟、豆野螟、豆荚螟、豆螟蛾、豆卷叶螟、大豆卷叶螟、大豆螟蛾。分布:北起吉林、内蒙古,南至台湾、广东、广西、云南。山东受害重。
【豆蚀叶野螟寄主】:
豇豆、菜豆、扁豆、四季豆、豌豆、蚕豆、大豆、菜用大豆(毛豆)、四棱豆、刀豆等。
【豆蚀叶野螟为害特点】:
豆蚀叶野螟幼虫为害豆叶、花及豆荚,常卷叶为害或蛀入荚内取食幼嫩的种粒,荚内及蛀孔外堆积粪粒。受害豆荚味苦,不堪食用。严重受害区,蛀荚率达70%以上。
【豆蚀叶野螟形态特征】:
成虫:体长约13mm,翅展24~26mm,暗黄褐色。前翅中央有2个白色透明斑。后翅白色半透明,内侧有暗棕色波状纹。卵:0.6×0.4mm,扁平,椭圆形,淡绿色,表面具六角形网状纹。老熟幼虫:体长约18mm,体黄绿色,头部及前胸背板褐色。中、后胸背板上有黑褐色毛片6个,前列4个,各具2根刚毛,后列2个无刚毛。腹部各节背面具同样毛片6个,但各自只1根刚毛。蛹:长13mm,黄褐色。头顶突出,复眼红褐色。羽化前在褐色翅芽上能见到成虫前翅的透明斑。
【豆蚀叶野螟生活习性】:
华北地区年发生3~4代,华中地区4~5代,华南地区7代,以蛹在土中越冬。每年6~10月为幼虫为害期。成虫有趋光性,卵散产于嫩荚、花蕾和叶柄上,卵期2~3天。幼虫共5龄,初孵幼虫蛀入嫩荚或花蕾取食,造成蕾、荚脱落。3龄后蛀入荚内食害豆粒,每荚1头幼虫,少数2~3头,被害荚在雨后常腐烂。幼虫亦常吐丝缀叶为害。幼虫期8~10天。老熟幼虫在叶背主脉两侧做茧化蛹,亦可吐丝下落土表或落叶中结茧化蛹。蛹期4~10天。豇豆荚螟对温度适应范围广,7~31℃都能发育,但适温为28℃,相对湿度为80%~85%。
【豆蚀叶野螟防治方法】:
(1)提倡使用防虫网防治豆野螟。及时田间落花、落荚,并摘除被害的卷叶和豆荚,以减少虫源。
(2)在豆田架设黑光灯或佳多频振式杀虫灯,诱杀成虫。
(3)进行测报,选用代表性的豆田或豇豆田1块,从始花期查100朵花,当卵高峰后5~6天或1龄幼虫高峰后2~3天进人防治适期,当花蕾受害率达10%或百花有虫15头,应马上进行药剂防治,做到早治、治花不治荚。
以上就是今天给大家分享的有关豆蚀叶野螟的特点,希望您能学以致用,做好豆蚀叶野螟的防治工作,收获一份丰收的喜悦。关注火爆农资招商网微信公众号(huobao3456tv)了解更多行业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