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期2-3片真叶时开始显症,初叶脉仍保持绿色,仅叶肉褪色,后叶片逐渐变黄,成株期病情继续扩展,植株生长受抑,明显矮化,叶片大部分变黄枯死,根部支根少,根瘤也减少,支根上附有黄褐色小颗粒状虫瘿。
【菜用大豆胞囊线虫病症状】:
苗期2-3片真叶时开始显症,初叶脉仍保持绿色,仅叶肉褪色,后叶片逐渐变黄,成株期病情继续扩展,植株生长受抑,明显矮化,叶片大部分变黄枯死,根部支根少,根瘤也减少,支根上附有黄褐色小颗粒状虫瘿。由于线虫破坏了须根表皮细胞并形成了线虫胞囊,根吸收作用遭到破坏,致地上部缺水、缺肥、生长不良,结实少或不结实。
【菜用大豆胞囊线虫病病原】:
大豆胞囊线虫,属植物寄生线虫。该线虫的胞囊是成熟雌虫的体躯,柠檬形,内含虫卵,初为乳白色,后变黄褐色,大小历5×422微米,卵103×38.9微米。卵和1龄幼虫在雌虫胞囊内生活,孵化出来的线状幼虫是2龄幼虫,大小463×3.6微米。它在土壤中生活一段时间后潜入根中营内寄生生活,3龄幼虫在根内发育,4龄后突破寄主表皮外露。
【菜用大豆胞囊线虫病传播途径和发病条件】:
胞囊线虫以卵在胞囊里于土壤中越冬,成为翌年初侵染源。翌春卵孵化冲破卵壳进人士中,雌性幼虫以口器与大豆根接触,经3龄和4龄幼虫发育为成虫,且雌成虫随卵的形成而膨大,呈柠檬状,即大豆根上见到的白色球状体,大豆收获时第四代雌虫落入士中越冬。在田间随农事操作、病残体、粪肥、风雨和流水进行传播蔓延。春大豆4-6片叶子时,如遇春早发病重。我国的大豆胞囊线虫有生理分化,东北地区为1、3号小种;黄淮海地区及华北地区为4号小种;山东西部、河南中部为7号小种。该线虫在上海春大豆及江苏夏大豆上一年发生3代,有时可发生4代。平均气温22-25℃完成1代,历期约24-27天。
【菜用大豆胞囊线虫病无公害防治法】:
(1)选用抗胞囊线虫病品种。
(2)病田种玉米或水稻后,胞囊量下降30%以上,是行之有效的农业防治措施。
以上就是今天给大家分享的有关菜用大豆胞囊线虫病的特点,希望您能学以致用,做好菜用大豆胞囊线虫病的防治工作,收获一份丰收的喜悦。关注火爆农资招商网微信公众号(huobao3456tv)了解更多行业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