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名:荔枝细蛾、交纹细蛾
荔枝蒂蛀虫分布为害
荔枝蒂蛀虫,鳞翅目,细蛾科。在广东、广西、福建、台湾等地的荔枝、龙眼园发生普遍。幼虫可在荔枝、龙眼的整个果期蛀食为害,造成落果或虫粪果,严重影响荔枝的产量和品质。遍布我国各荔枝主产区,印度、泰国、南非等亦有分布。
荔枝蒂蛀虫发生规律
主要以幼虫在荔枝冬梢或早熟品种花穗穗轴顶部越冬。广州附近地区每年10-11代,世代重叠。越冬代成虫3月底至4月初羽化,交尾后2-5天产卵,卵散产,具明显的趋果性和趋嫩性,卵期2-6天。
荔枝蒂蛀虫为害特征
幼虫自荔枝第2次生理落果后的整个挂果期间均可为害,常引致大量落果或造成“粪果”,严重影响产量和质量;亦能蛀食新梢、花穗、叶片中脉。同样为害龙眼。过去曾长期误称为可可细蛾或交纹细蛾。
荔枝蒂蛀虫防治措施
以农业防治控基数,化学防治护果实,平时注意保护天敌的策略。
(1)控制冬梢,压低越冬虫源基数。勤清地面枯枝落叶、落果,减少田间虫日数量。
(2)结合丰产栽培,适当修剪,使果园通风透光。
(3)开展虫情测报,适时喷药护果:荔枝挂果后,在成虫羽化始盛期喷药,隔5天再喷1次,务必将害虫消灭在成虫产卵前期。的药剂有喹硫磷乳剂、乐斯本、兴棉宝、灭幼脲等。
(4)①为结合防治荔枝蝽,次杀虫双混合敌百虫;第二次用5%氯氟氰菊酯乳油喷雾,可以获得明显的护果效果。②在荔枝非挂果期间,田间的蒂蛀虫种群数量一般较低,故不宜喷药,应让其自然的天敌——多种寄生蜂去收拾它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