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瓜白粉病和霜霉病

2021/9/1 3456.TV病虫害防治

苦瓜在我国南方和北方都适宜种植,苦瓜适应能力强,只要有土壤,有水肥就可以正常生长,苦瓜也可以采用盆栽,苦瓜在生长过程中需要注意防治病虫害,一旦出现病害将影响苦瓜正常生长结瓜,今天我们介绍一下苦瓜白粉病和霜霉病防治措施。
一般情况下,苦瓜的白粉病和霜霉病的识别是比较容易的,主要根据其症状来区分:苦瓜白粉病在叶片的正面、背面形成白粉斑,苦瓜霜霉病在叶片背面长出白色霉状物或病斑受叶脉限制。但在实际田间或大棚内,不可能看到如此典型的症状,有时只看到叶片正面现浅黄色小斑,很少见到霉层。许多苦瓜种植者常将白粉病当霜霉病来防治。造成用药不对,不但没有把病害控制,反而延误病害防治时间致使病情加重。现将这两种病害的诊断与防治方法介绍如下。
苦瓜白粉病是由瓜白粉菌及瓜类单囊壳白粉菌(均属子囊菌亚门真菌)引起的病害。病菌的分生孢子萌发温度范围10~30℃,适温20~25℃,且需要较高湿度。田间湿度大,气温16~24℃,或干湿交替出现则发病重;栽培地势低洼,氮肥过多或肥料不足,通风不良以及生长过旺或衰弱等都容易发病。苦瓜白粉病主要为害叶片及茎秆,很少为害果实。初生近圆形粉斑,严重时出现褪绿色斑点,有的连成大片或布满整个叶片(正面或背面)致叶片变黄,终致干枯,使植株生长及结瓜受阻,生育期缩短,产量降低。进入秋季有时在白色霉斑上长出很多黑色的小点,这点有别于霜霉病。
苦瓜霜霉病是由古巴假霜霉菌(属鞭毛菌亚门真菌)引起的病害。病菌萌发的温度范围4~32℃,适温15~19℃,低温阴雨易诱发本病,在广西5~6月及9~10月易发生,一般遇连绵阴雨后发病,排水不良、土壤含水量高、密植等情况下发病重。苦瓜霜霉病主要为害叶片,初期叶面现浅黄色小斑,后扩大,病斑受叶脉限制呈多角形或不规则形 (这点和白粉病有区别),颜色由黄色逐渐变为黄褐色,严重时病斑融合为斑块。湿度大时,在叶背面长出白色霉状物,有时叶面也可见白色菌丝,天气干燥时则很少见到霉层,该病田间症状与苦瓜白粉病酷似。诊断苦瓜霜霉病时,主要从初发病叶片进行鉴定。
苦瓜白粉病和霜霉病的防治措施在农业防治上基本一致,在发病适温范围内,湿度是关键,在气温20℃左右,湿度80℃上易发病,因此,加强田间或大棚的管理工作,注意行株间通风、排湿,具有控制病害发生和发展的作用。

苦瓜白粉病防治措施

①选择抗病品种 较抗病的品种有丰成牌大肉一号、二号、三号苦瓜。
②选择地势较高,利于排水的田块种植 施足底肥,忌偏施氮肥,生长期适当喷2~3次奥普尔或基因活化剂等叶面肥,提高植株抗病性。
③及时田间病残体 大棚栽培多施有机肥,早春少浇水,多中耕,提高棚温,注意通风,降低空气湿度。
④药剂防治 发病初期,可用15%粉锈宁(三唑酮)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或用45%超微粒硫磺胶悬液150~300倍液、73%特速唑可湿性粉剂1000~1500倍液、10%乐无病可湿性粉剂1200~1600倍液交替喷洒。
技术要点:早预防,白粉病一旦发生,流行很快,因此要注意发现中心病株并及时用药;喷药要周到,喷药时要叶面叶背一起喷,才能把病菌杀死;大水量喷,该病菌遇水或湿度饱和时,易吸水破裂而死亡;持续用药,白粉病的药剂防治要持续进行,充分杀死残留的菌丝体及分生孢子,防止再流行,一般次喷药后每隔4~5天喷1次,连续喷2~3次。

苦瓜霜霉病防治措施

①参考白粉病防治措施。
②药剂防治 发病初期交替使用64%杀毒矾可湿性粉剂500~600倍液、或72.2%普力克水剂500~700倍液、72%克露可湿性粉剂500~700倍液、80%新万生可湿性粉剂600倍液、58%雷多米尔锰锌 (又名甲霜灵锰锌)可湿性粉剂500~800倍液喷洒。喷药要及时、周到、持续。
以上就是小编整理的苦瓜白粉病和霜霉病的防治措施,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大家在平时要多注意观察,以做到早发现早防治,避免造成不必要的损失,关注火爆农资招商网微信公众号(huobao3456tv)了解更多行业资讯!

免费加群

上一篇: 苦瓜黄腹灯蛾虫害

下一篇: 拱棚苦瓜虫害

客服中心

客服中心

【长按指纹】识别图中二维码
  或搜索公众号huobao3456tv关注

-->
您留言,我回电,快速找产品!
  • 您的姓名:
  • 联系电话:
  • 联系Q Q:
  • 微  信:
  • 代理区域:  
  • 意向产品:

同类厂家查看(我已阅读并同意《火爆农资招商网代理商服务条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