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稻螟蛉属鳞翅目,夜蛾科。分布于我国东半部稻区。幼虫啃食叶片,吃成缺刻,严重时可把秧苗吃成刀割状,本田稻株吃成“扫帚把”。
水稻稻螟蛉形态特征
成虫体长6一10mm,翅展16一24mm。雄蛾体黄褐色,前翅深黄色,上生两条行的紫红色斜带,后翅暗褐色。雌蛾体黄色,前翅黄褐色,具断续的紫红斜带2条,后翅浅黄色。越冬成虫体、翅颜色及斜带色较深。卵半球形,紫红色或暗紫色,表面具方格形刻纹。末龄幼虫体绿色,气门线浅黄色,第1对腹足乳突状,行走时拱起来。蛹褐色,近羽化时呈现金黄色光泽。
水稻稻螟蛉发生规律
一年发生3一6代,以蛹在稻丛或杂草苞叶中或叶鞘间越冬。成虫多于清晨羽化,白天潜伏在稻丛、杂草间,夜晚交配产卵,卵多产在叶片或叶鞘上,聚生。幼虫喜于清晨孵化,白天在叶上静止不动,夜晚或阴雨天取食为害。幼虫老熟后常把叶尖折成三角形虫苞后于虫苞下部咬断,使其落在田面上,结薄茧化蛹在其中。常见天敌有稻螟赤眼蜂、拟澳洲赤眼蜂、螟黑纹茧蜂等。
水稻稻螟蛉防治方法
合理施肥,加强田间管理促进水稻生长健壮,以减轻受害。生物防治,人工释放赤眼蜂。
幼虫孵化初期,可用下列药剂:80%杀虫单粉剂35一40g/亩;90%晶体敌百虫600倍液;5%丁烯氟虫腈胶悬剂20ml/亩;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10一30g/亩,对水50一60kg均匀喷雾;也可用50%杀螟硫磷乳油l00ml/亩,对水400kg泼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