畅游菜博会 细品“文化菜”

2013-05-29 09:02 3456.TV2013寿光蔬菜博览会
    蔬菜文化的形成并非一日之功,“文化菜”的烹炒也需融入寿光蔬菜那古老的渊源、历史的积淀和现代的传承。当农圣的身影化作时空隧道中的不朽雕塑,我们凝神瞻仰;当古老的绿色篇章被折成悠扬的帆船,我们破浪前行。今天,我们静心而坐,在零敲碎打中去捕捉“文化菜”的独特韵味。
    “棚友”的来历
    《论语》有言:“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菜博会已走过十四载,每年菜博会,海内外朋友纷至沓来,为的是一方“绿色梦”,一句古语,道尽了寿光农业招商引资、共谋发展的好客情怀与坦诚之心。寿光以“菜”为媒,走上了农业的国际舞台,共商农业发展,探讨蔬菜种植的未来,结交了无数国际朋友。
    可在寿光农业,尤其是蔬菜大棚的发展中,“棚友”更具专业性和地方特色。上世纪90年代,蔬菜大棚开始在全县推广,推广伊始,便伴随着农村土地的合理规划,蔬菜大棚集中成片而建,规模大都在50至60米。大棚建起来了,种植户们有了前后邻居,寒冬腊月,蔬菜大棚要靠拉草帘、盖薄膜保温,风大时盖薄膜少需要6个人完成,于是相连的3个大棚种植户便建立了稳固的协作关系,再后来,3家种植户相互商议种植经验,卖菜、买肥都习惯拼车,于是这些大棚种植户成了好“棚友”。“朋友”是一个泛称,而“棚友”则是一个圈子。后来,这个圈子逐渐扩大起来,如今,寿光有40万个蔬菜大棚,粗略估算,至少有60万“棚友”,占了全市人口的一半以上。结识新“棚友”,不忘老“棚友”。当蔬菜大棚种植热潮涌向全国,“棚友”也随之走出了寿光这个“圈子”,据悉,我市每年有3000多名蔬菜大棚技术人员奔向全国各地,他们在传授蔬菜种植技艺的同时,也向全国各地传送着悠久的寿光蔬菜文明。在寿光,“棚友”一词很少被书面化,但这俨然成了一种心照不宣的文化积淀。
    “棚友”只是这种文化积淀的一角。接下来,咱们一起去品几样菜:“花菜”、“生菜”和“油菜”等。在寿光,“花菜”多为露天种植,这种蔬菜被当地老百姓习惯性地叫做“花菜”。而在青州、淄博,当地老百姓却喊做“菜花”,别小看这不同的称呼,从构词上讲,“花菜”和“菜花”同为偏正短语,但侧重点却一个是“菜”,一个是“花”,如果无从解释,那么或许跟两地不同的特产蔬菜和花卉有关。
    再说说“芹菜”“白菜”“生菜”和“油菜”。跟全国各地一样,除夕之夜,寿光老百姓有供奉的习惯,供奉品除了水饺馒头大苹果,有讲究的便是这蔬菜了,由于“芹菜”“白菜”“生菜”“油菜”分别是“勤财”“摆财”“生财”“有财”的谐音,菜品的多样性让这些供奉品具有了寿光特色。不仅如此,每逢过年,种植户们要到蔬菜大棚上贴福字,祈愿新的一年蔬菜茂盛,财运旺盛。
    在寿光这座城市的崛起中,“蔬菜”扮演了很重要的角色,从蔬菜大棚的普及到现在的20多年探索中,寿光农业找到了发展方向,这段探索时期的文化积淀成为这座城市深刻的记忆。在寿光,菜篮子不仅连着老百姓的餐桌,更盛着老百姓潜移默化的文化生活和绿色信仰。
    一把紫砂壶
    “2012年的紫砂文化艺术展,我感受到了寿光在推动紫砂文化发展方面做出的努力和菜乡人的热情,当时就萌生了给寿光做一把紫砂壶的念头,这把紫砂壶我做了6个月,希望菜乡人能够喜欢。”5月8日,文博会上,江苏工艺美术大师吴培林对记者说了这番话。
    吴培林做的这把紫砂壶堪称,此壶造型古朴圆润似葫芦,壶身上的“寿”字灵动悦人,他取名为“福禄寿光”紫砂壶。“福禄”是葫芦的谐音,这把紫砂壶力求将中国传统文化、寿光蔬菜文化与紫砂文化三者有机糅合,表达了紫砂大师对菜乡人民的美好祝愿。
    今年,第十四届菜博会举行期间,一系列“文化牌”陆续开打,中华农圣文化节、国际设施园艺高层学术论坛、“菜农之家”大舞台等,其中,让人耳目一新的还是文博会。5月20日,文博会落下帷幕,细数文博会的精彩掠影,游客们印象深的要数景德镇瓷器、紫砂文化和书画展。作为菜博会的一个“栏目”,文博会立足蔬菜、民俗、旅游文化,同时也展出了广告、动漫、影视等新兴的文化业态,总展出面积2.3万平方米,展位达到1000多个,这样的展览规模在寿光并不多见。在文博会落下帷幕之时,许多市民纷纷赶来,抓紧的机会挑选自己心仪的工艺品。但你若仔细观察一下会发现,作为寿光传统的民俗,尤其是非物质文化遗产,草碾子草编、柴庄土陶、李桥面塑等民俗产品相比瓷器、书画等却略有逊色。那么,差距在哪里?无疑,景德镇瓷器、南方紫砂名气大,但柴庄土陶、草碾子草编这些看似与蔬菜毫无关联的工艺品却与蔬菜产业联系甚密。柴庄土陶有600多年的历史,烧制之初也是用于和面、腌制蔬菜等民用,草编也是初的“菜篮子”,这些与蔬菜相关的工艺品为什么没有大卖特卖。《深圳侨报》编委张晓堤在看了寿光文博会后说,寿光蔬菜很出名,怎样让当地的民俗工艺走出去,一个很奏效的方式就是“捆绑”,通过有效“捆绑”来吸引眼球,土陶和草编是寿光传统工艺品,由“工艺品”到“纪念品”的过度需要一个长期的文化探索过程。
    我市文博会举办期间,第九届中国(深圳)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简称文博会)正如火如荼。张晓堤说,前八届文博会累计成交额超过6400亿元,出口额超过735亿元,数以万计的文化产业项目在这里得到“盘活”,并与海内外市场成功对接,那么,如果寿光蔬菜与工艺品成功“捆绑”后能登上这样的舞台就更加夺目了。
    要将“菜博会”做成影响深远的文化大品牌,一要懂得“捆绑”,二要“走出去”。再玩味一下那把紫砂壶,你会觉得,吴培林先生是个聪明人,江苏每年的紫砂文化艺术节不计其数,但他将紫砂文化与蔬菜文化结合,来寿光做宣传,承载着蔬菜文化,我们看到了他的紫砂,那么我们是否也应该走得更远,登上更多舞台,让世人看到承载着某某文化的寿光蔬菜呢?
    一把美丽的紫砂壶,淋漓尽致地展示了蔬菜文化与紫砂文化,沏一壶茶,我们品出的不仅是寿光蔬菜千百年的文化积淀,更是如何做大这道“文化菜”的深深思考。
    再探“罗凤村”
    广西壮族自治区横县百合镇罗凤村有个“无人菜市场”,100多年来,菜农将一把把扎好的青菜,一捆捆红薯叶,放在干净的菜篮里,上面挂着一个塑料袋和一块标价牌,买菜人根本见不到摊主,投1元钱,即可拿到喜欢的一把菜,而菜钱哪怕24小时放在那里也从未丢失过。许多专家认为罗凤村出现这样的无人售卖菜市,体现出诚信经营的价值。受罗凤村良好风气的影响,附近县市的许多菜市场也成了“无人菜市场”。
    罗凤村的“无人菜市场”上了电视,成为中央电视台“真诚沟通”的公益广告,感触之余,我们不免要打探一下其中的门道。这是个小型菜市场,被深埋在丘陵跌宕起伏的褶皱里,但却带着一股温馨走向了公众视野。那么,作为“中国蔬菜之乡”的寿光可谓一个全国蔬菜的大市场,如何将这个大市场做成更高层面上的“罗凤村”呢?其实,罗凤村“无人菜市场”的精髓并不是“无人”,而是“诚信”。我们不难看出罗凤村村民致力于建立和维护自己的诚信菜市场,菜农卖菜要先将烂菜叶摘除,洗干净,而且量菜定价,管好自己的“菜筐子”才能丰富别人的“菜篮子”,这就是罗凤村给我们的启示。
    自上世纪80年代,寿光在蔬菜市场的建立与维护、蔬菜的与质量、蔬菜的定价与交易上的探索一直没有停步。
    1984年,寿光蔬菜批发市场建立,这开创了产地型蔬菜批发市场的先河,菜好卖了,种菜的人更多了,蔬菜批发市场逐步辐射带动了成千上万户农民走上种菜致富的好路子,成为寿光蔬菜产业发展的有效载体,并为农业大流通格局的形成与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到1989年,寿光蔬菜面积发展到1.7万公顷,总产13亿公斤,产值3.5亿元,成为寿光农村经济的重要支柱。随着高温蔬菜大棚的普及,从1990年开始,我市先后在稻田、化龙、原田马等乡镇政府驻地建立起12处镇街级蔬菜批发市场,并自发形成了400多处村片蔬菜交易市场。
    菜市场建起来了,维护菜市场就是维护“寿光蔬菜”的牌子,寿光蔬菜的优质工作启动于1989年的“三万亩无公害蔬菜基地建设项目”,1995年,随着全国菜篮子工程的全面实施,寿光蔬菜生产受到前所未有的挑战,我市开展了农业标准化的探索。2001年10月,“寿光市农副产品质量检测中心”成立,到2003年,在各镇街建立了21处无公害蔬菜农药残毒速测室。如今,寿光蔬菜质量追溯系统逐步完善,蔬菜生产步入绿色健康的轨道。公平的定价是蔬菜交易的基础。2011年4月,“中国寿光蔬菜指数”正式发布,它分为“寿光蔬菜价格指数”和“寿光蔬菜物流指数”,这标志着我国蔬菜产业开始跨入指数时代,“寿光价格”成为全国菜市场的“风向标”,为维护全国蔬菜市场稳定和实现我国蔬菜产业健康发展提供数据支撑。再探罗凤村的“无人菜市场”,联系寿光蔬菜产业发展之路,我们读懂的是“诚信”的重要性。寿光要成为全国的菜篮子,需要在更多方面打出“诚信”,这是寿光蔬菜做大做强的文化基础,也是蔬菜文明得以延续的强声音。
点击进入2013寿光蔬菜博览会专题
免费加群

您留言,我回电,快速找产品!

温馨提醒:找产品,多留言,多咨询降低投资风险!为保障您的利益,建议先考察,再合作!

客服中心

客服中心

【长按指纹】识别图中二维码
  或搜索公众号huobao3456tv关注

您留言,我回电,快速找产品!
  • 您的姓名:
  • 联系电话:
  • 联系Q Q:
  • 微  信:
  • 代理区域:  
  • 意向产品:

同类厂家查看(我已阅读并同意《火爆农资招商网代理商服务条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