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6日,禾硕丰(北京)农科有限公司总经理吕宪明来到
菜博会主展区。今年菜博会开幕前,他一口气租下10个标准展位,为公司搭建起推介、交流的大平台。而十年前,同样在这个熙熙攘攘的地方,刚刚涉足农资市场的吕宪明,租下了一个标准展位,那时的他,既是老板,又是员工。十年过去,从一个展位到十个展位,吕宪明与菜博会,一起成长。
“菜博会让我重新选择!”
10个展位一溜儿排开,在展厅内格外显眼。吕宪明说,现在公司的合作客户越来越多,“订这么多展位,也是满足客户的需要。”
而10年前的吕宪明,在第二届菜博会上只订了一个展位,“那时公司没几个员工,几乎全天都是我一个人守着展位,咨询的也少,小公司嘛,在意的人不多!”
吕宪明说,从事农资经营10年,经历过不少风雨波折,但他从未动摇过自己的选择。他说,这种坚持来自首届菜博会给他的印象。2000年,我市举办首届蔬菜博览会,当时还是一家快餐店老板的吕宪明前去参观,一下子被涌动的人潮震住了,“摆一些盆盆罐罐,里面种着蔬菜瓜果,就能吸引那么多人,该闭幕了,却闭不了馆。太不可思议了。”做过10多年生意的吕宪明敏锐地看到,菜博会这个平台将给寿光农业领域的经营带来更大机遇。经过一年的市场考察,2001年,吕宪明的农资公司开业了。
“事实证明,我的选择没有错。”吕宪明说,经过10年发展,公司从一个直营店扩大到全国3000多家直营(连锁)超市,仅在寿光和周边县市区就达400多家。
“要绿色,就得不碰‘红线’!”
吕宪明的办公桌上两件物品引起记者的注意,一块刻着“诚信共赢”四个字的石头,一本厚度10厘米左右的《2010年农药管理信息汇编》。吕宪明的生意经,从这两件物品谈起。
“诚信,如果只是说说,就是两个字,如果能够做到,并能够坚持做下去,很不容易。”吕宪明说,公司刚开业时,名气小,上门推销的小农药厂很多,而当时的吕宪明对成分等了解不多,每次进货都心怀忐忑。“万一进了假药或效果不好的药,终受害的还是菜农。”
尽管谨慎进货,几年下来,公司仓库里还是积下几十万元的农药。“农药的保质期一般是两年,一旦压在仓库,就意味着损失。况且这些农药都是我们自己不想出售的,试用效果不好,不能卖。”4年前,吕宪明的公司换仓库,一次性销毁了近20万元的货。“有时一年也赚不了这么大数目的利润,确实心疼。”
诚信,是吕宪明10年经营坚守的底线。“2001年,寿光召开无公害蔬菜生产万人动员大会,提出标准化生产,我觉得农药经营者的责任很重。”吕宪明说,农药使用的把关是确保蔬菜质量的源头措施之一,这些年来,随着全市对蔬菜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吕宪明对农药的进货控制也越来越严。“公司做大以后,联系业务的厂商很多,但我们的选择标准不变,就是只销售有利于无公害和绿色、有机蔬菜生产的农药。”吕宪明告诉记者一个数据:前来洽谈业务的厂家,只有5%能进入他们的选择范围。
“下乡讲一次课,就感动一次!”
10年的经营之路,给吕宪明留下印象的事情很多,但他说,印象深的事和感动的事,就是下乡讲课。
“到村里讲课才知道,寿光的农民多么渴望技术,在他们热切的眼神里,我们才知道经营农资的另一种价值,那就是他们的利益,为他们创造财富。”吕宪明说,以前不太懂农药配方,跟随专家下乡讲课后,他明白了:一个正确的配方,即使再简单,也能给农民带来好效益。“让农民花少的钱,用上有效果的药,这就是我们下乡讲课的目的。”
吕宪明说:“每年组织下乡进村给农民授课,还要给直营(连锁)超市举办植保培训班,仅2009年我们就举办了190多场次。”
吕宪明说,寿光农民接受新知识很快,学习热情也很高。“去年春天我们到田柳镇一个村讲课,按照时间安排,授课时间是晚上8点至10点,可一直到晚上12点,农民们还围着北京来的专家,你一个问题,他一个问题,专家们很感动。”
吕宪明,一个伴随菜博会成长起来的寿光
农资经营者,他的故事,像许许多多寿光农民的故事一样,有些普通,也值得回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