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叶枯病的症状和防治

2014-11-25 15:25 3456.TV商机咨询

小麦叶枯病是引起小麦叶斑和叶枯类病害的总称。我国目前以黄斑叶枯病、雪霉叶枯病、链格孢叶枯病等在各麦区为害较大,已成为我国小麦生产上的一类重要病害,多雨年份和潮湿地区发生尤其严重。在我县,1998年、2003年曾严重发生,造成损失,今年天气预报5月份气温比常年偏高、降雨偏多,近期预报降雨次数较多,5月9日-11日降雨26.2毫米,有利于小麦叶枯病的发生流行,应注意监测和预防防治。

一、小麦叶枯病的症状

1、黄斑叶枯病:主要为害叶片,形成黄斑。叶片染病初期生黄褐色斑点,后扩展为椭圆形至纺锤形大斑,病斑中央色深,有不大明显的轮纹,外围生黄色晕圈,后期病斑融合,导致叶片变黄干枯。

2、雪霉叶枯病:主要为害叶片、叶鞘。病斑初为水渍状,后扩大为近圆形或椭圆形大班,边缘灰绿色,中央污褐色。病斑表面常形成砖红色霉层,潮湿时病斑边缘有白色菌丝薄层,有时产生黑色小粒点。

3、链格孢叶枯病:主要为害叶片和穗部。初期在叶片上形成较小的黄色褪绿斑,后扩展为中央灰褐色,边缘黄褐色长圆形病斑,潮湿时病斑上可产生灰黑色霉层。

二、小麦叶枯病的防治

1、选用无病种子,适期适量播种;施足底肥,氮磷钾配合使用,以控制田间群体密度,改善通风透光条件;禁忌大水漫灌。

2、种子处理:用种子重量0.2%—0.3%的50%福美双可湿性粉剂拌种或33%纹霉净可湿性粉剂按种子重量0.2%拌种。

3、小麦扬花期至灌浆期是防治叶枯病的关键时期:

亩用12.5%烯唑醇可湿性粉剂25—30克或20%三唑酮乳油100毫升对水50公斤均匀喷施;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或5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或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500—600倍液或50%异菌脲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喷雾。视田间病情防治1—2次。六、科学测墒指导浇水。万亩方内没有铝合金厨窗式1×2×2米土壤水分根系观测池,安装土壤水分张力计,并利用石膏块土壤水分测定仪。购置2米深土钻测定0-2米11个层次的土壤水分,计算土壤含水量、贮水量、耗水量,于冬前、拔节前、抽穗期三次指导小麦浇水。

小麦叶枯病症状特点

小麦叶枯病主要在小麦成株期发生。主要危害叶片、叶鞘、茎秆、穗部。发病开始表现出小的不规则形叶斑,但病斑受叶脉限制,趋于纵向发展,随着病害的扩展,在病斑中部变成淡绿色,多个病斑联合常使叶片枯死。病斑上散生黑色小粒,是病斑的分生孢子器,通常由下部叶片向上部叶片扩展,严重者全株叶片变黄枯死。

1.根腐叶枯病

在小麦抽穗前后发生。初发生时,中下部叶片上出现小褐点,逐渐发展成椭圆或梭形褐斑。病斑两面都可产生橄榄色霉层,穗上亦可发病,初呈水浸状病斑.类似赤霉病初期症状,后期在发病小穗上产生浓厚黑色霉层,并引起麦粒胚部变黑成为黑胚粒。

2.链格孢叶枯病

在小麦抽穗前后发生,前期叶片出现长卵形、椭圆形褐色斑点。进而扩展成长条形和不规则性病斑,周边有亮黄色晕圈。

3.壳针孢叶枯病

在小麦拔节至抽穗期开始发病,初期在叶脉间出现黄色纺锤形病斑,后相互愈合成不规则形褐色大斑并连成条纹,使叶脉呈黄绿色,严重时呈水渍状长条,叶片逐渐变枯,叶片布满黑色小点(分生孢子器),病斑从下部叶片逐渐向叶鞘、茎秆、穗部发展。

4.雪霉叶枯病

在5月中旬以后发病。病斑多在旗叶和倒2叶叶片和叶鞘上。病斑较大。呈暗绿色水渍状。

小麦叶枯病发病规律

叶枯病是一种低温、高湿病害,在黄淮中下游、江淮麦区,长江流域及西南麦区,小麦生育的中后期通常易遭受高温高湿气候,为该病的发生提供了可能的环境条件,通常在4~5月份发病。病原菌以分生孢子器或者菌丝体在小麦的秸秆和残株上越冬、越夏,到第二年春天环境条件适宜时,分生孢子器吸水后,即释放出分生孢子,借风、雨传播引起初侵染。冬麦区病菌在小麦病残体或种子上越夏,秋季侵入麦苗,以菌丝体在病株上越冬,病株上产生的分生孢子借风、雨进行再次侵染。尽管多数叶枯病病菌在小麦整个生育时期均可危害,但以抽穗、灌浆期发生较重。是主要的危害时期,常遁滔对不同抗性的小麦品种全生育期抗性进行分析,认为小麦抗叶枯病病性有阶段性变化特点,前期抗性强于开花后期。

链格孢、壳针孢、根腐引起的叶枯病一般于4月上旬小麦孕穗期开始发病,扬花期盛发;雪霉叶枯病在抽穗期始发,灌浆期盛发,对产量影响较大,其他类型叶枯病在小麦抽穗前后发生,在小麦田间上述叶枯病常混合发生。

小麦叶枯病防治技术

1.农业防治

(1)合理密植,推广小麦精量播种。对整地质量高、适期播种的小麦,采用分蘖成穗率高的中穗型品种,播种量以75.0-112.5kg/h㎡为宜;分蘖成穗低的大穗型品种宜用105-120kg/h㎡。但是,农民普遍播种量过大,一般用种150~225kg/h㎡,高者达300kg/h㎡,超过正常用种量的30%-60%。播种量过大,导致小麦群体密度过大,易引起叶枯病发生流行。

(2)适当推迟播期。推广春性、半春性品种适当晚播,可减轻病害发生程度。根据调查,根腐叶枯病、交链孢叶枯病始发期早播比晚播提前10-30d,且病情重。2006年5月20日笔者分别调查周麦16早播和迟播的2块麦田,旱播田块发病重。发病指数较晚播品种高37%。在梁园地区种植的周麦16等半冬性品种适宜播期为10月上旬,晚播时间可推迟5~6d。

(3)推广春性品种。推广种植豫麦34、郑麦9023等春性品种在10月下旬播种,也可有效减轻小麦叶枯病发病程度。

(4)加强水肥管理。增加麦田磷、钾及有机肥施用量,适当控制氮肥用量,合理控水,促进小麦植株健壮生长,增强抗病能力。以梁园区7500kg/h㎡高产麦田为例,除施纯氮225~300kg/h㎡外,还应增施磷肥(P20)105~120kg/h㎡、钾肥(K20)lO5~120kg/h㎡微肥22.5kg/h㎡,有条件的地方施用有机肥30,-~45mS/h㎡。另外,在小麦生长中、后期严禁大水漫灌浸泡。

2.治蚜防病

根据调查,小麦叶枯病发生程度与叶片蚜量相关性极显著。蚜虫刺吸叶片造成伤口,并分泌蜜露,有利叶枯病菌的侵入和扩展,加重病害发生程度。因此,要及时防治小麦蚜虫,减轻叶枯病发生流行程度。2006年5月18日笔者调查同期播种、长势一致的周麦16品种麦田2块,百株蚜虫量分别为4850头、615头,病情指数分别为6.0、3.8,蚜虫发生重的麦田病情指数是蚜虫发生轻的1.6倍。

3.化学防治

及时掌握小麦叶枯病病情发生流行动态,组织、指导农民在病害发生流行初期开始用药。防治可用20%三唑酮乳油600mL/h㎡或25%多菌灵可湿性粉剂3kg/h㎡,喷施防治2次,防效可达73.5%-80.1%。也可用40%氟硅唑乳油(福星)6000-8000倍液,或用40%氟硅唑乳油8000倍液+25%多菌灵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喷雾。第1次施药后7~10d,再施药1次,防效更好。

1、选用无病种子,适期适量播种;施足底肥,氮磷钾配合使用,以控制田间群体密度,改善通风透光条件;禁忌大水漫灌。

2、种子处理:用种子重量0.2%—0.3%的50%福美双可湿性粉剂拌种或33%纹霉净可湿性粉剂按种子重量0.2%拌种。

3、小麦扬花期至灌浆期是防治叶枯病的关键时期:

亩用12.5%烯唑醇可湿性粉剂25—30克或20%三唑酮乳油100毫升对水50公斤均匀喷施;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或5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或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500—600倍液或50%异菌脲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喷雾。视田间病情防治1—2次。

免费加群

您留言,我回电,快速找产品!

温馨提醒:找产品,多留言,多咨询降低投资风险!为保障您的利益,建议先考察,再合作!

客服中心

客服中心

【长按指纹】识别图中二维码
  或搜索公众号huobao3456tv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