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颖枯病的防治方法

2014-11-25 15:28 3456.TV商机咨询

小麦颖枯病,麦穗受害时开始发生在上半部和向风的一侧,以后扩展至全穗,而以乳熟期的症状为明显,发病初期在颖壳的产生褐色病斑,后变枯白色,边缘褐色,并扩展到整个颖壳,后期病斑上产生许多黑色小粒。

叶片发病后,初期多出现长椭圆形淡褐色的小斑点,后小斑点扩大成许多小斑连成不规则的褐色斑块,病斑中部灰白色,其上密生黑色子粒,病叶多卷曲枯死。叶鞘发病,变黄褐色,常使叶片早枯。茎节受害显褐色病斑,其上也产生黑色小粒。严重时被害节上部的茎秆变暗褐色而枯死。

小麦颖枯病的防治方法

(1)选用无病种子。颖枯病病田小麦不可留种。

(2)病残体,麦收后深耕不茬。消灭自生麦苗,压低越夏、越冬菌源实行2年以上轮作。春麦适时早播,施用充分腐熟有机肥,增施磷、钾肥,采用配方施肥技术,增强植株抗病力。

(3)药剂防治种子处理用50%多福混合粉(多菌灵:福美双为1:1)500倍液浸种48小时或50%多菌灵可湿粉、70%甲基硫菌灵(甲基硫菌灵)可湿粉、40%拌种双可湿粉,按种子量0.2%拌种。也可用25%三唑酮(粉锈宁)可湿粉75克拌闷种100公斤或0.03%三唑醇(羟锈宁)(有效成分)拌种、0.15%噻菌灵(涕必灵)(有效成分)拌种。重病区,在小麦抽穗期喷洒7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600倍液或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800-1000倍液、1:1:400倍式波尔多液、25%苯菌灵乳油800-1000倍液、25%丙环唑(敌力脱)乳油2000倍液,隔15-20天一次,喷1-3次。

小麦颖枯病在全国各麦区都有发生,主要危害麦穗和叶片,叶鞘和茎秆也会发病。受害后子粒不饱满,千粒重降低,影响产量。颖枯病一般在矮秆品种上更容易发生。症状识别小麦颖枯病症状主要表现在麦穗上,有时在叶片、叶鞘和茎秆上也可见到。发病初期,颖壳出现褐色病斑,后变成枯白色、边缘褐色病斑扩展至整个颖壳,其后在病斑上产生黑色小粒(分生孢子器),重者不能结实。叶片发病后,初期出现淡褐色小斑点,后扩大成椭圆形至不规则形斑块,病部中央灰白色,其上密布黑色小粒(分生孢子器),病斑多时,叶片卷曲枯死。叶鞘发病时变为黄褐色,致使叶片早枯。茎节受害则呈现褐色病斑,其上也产生黑色小粒,严重时茎秆呈暗色枯死。发病规律以病菌(分生孢子器及菌丝体)附着在病株残体上或种子表面越冬、越夏。秋季或春季,在适宜的环境条件下,放出大量病菌侵入植株后形成病斑,以后病菌在病株上又大量繁殖,靠风雨传播,引起田间再侵染。小麦颖枯病易在田间高温、多湿条件下发生蔓延。防治措施一是选用抗(耐、避)病品种。二是加强栽培管理,及时除草,合理运筹水肥,促进植株健壮,提高抗病能力。三是药剂拌种:用15%粉镑宁以种子重量的0.2%,或12.5%特谱唑以种子重量0.12%~0.3%的药量拌种。四是喷雾防治:每666.7米2用25%敌力脱100克,或15%粉锈宁60~100克,或多菌灵有效成分50~75克,对水于扬花期喷雾防治。

(1)选用无病种子。颖枯病病田小麦不可留种。

(2)病残体,麦收后深耕灭茬。消灭自生麦苗,压低越夏、越冬菌源。实行2年以上轮作。春麦适时早播,施用充分腐熟有机肥,增施磷、钾肥,采用配方施肥技术,增强植株抗病力。

(3)药剂防治种子处理用50%混合粉(多菌灵:福美双为1:1:500倍液浸种48小时或50%多菌灵可湿粉、70%甲基硫菌灵(甲基托市津)可湿粉、40%拌种双可湿粉,按种子量0.2%拌种。也可用25%三唑酮(粉锈宁)可湿粉75g拌闷种100kg或0.03%三唑醇(羟锈宁)(有效成分)拌种、0.15%噻菌灵(涕必灵)(有效成分)拌种。重病区,在小麦抽穗期喷洒7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600倍液或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800~1000倍液、1:1:140倍式波尔多液、25%苯菌灵乳油800~1000倍液、25%丙环唑(敌力脱)乳油2000倍液,隔15~20天一次,喷1~3次。

免费加群

您留言,我回电,快速找产品!

温馨提醒:找产品,多留言,多咨询降低投资风险!为保障您的利益,建议先考察,再合作!

客服中心

客服中心

【长按指纹】识别图中二维码
  或搜索公众号huobao3456tv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