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瓜炭疽病的防治

2010-04-16 09:49 3456.TV商机咨询

(1)苦瓜炭疽病症状特点

叶部病斑较小,呈圆形或不规则形,颜色为黄褐至棕褐色。茎蔓病斑成梭形或长条形,黄褐色,稍下陷,有时龟裂。果实病斑凹陷,形状不规则,生粉红色黏稠状物,后期病部形成黑色粗糙不规则形斑块。病瓜多畸形,容易开裂。

(2)苦瓜炭疽病发病条件

温度为20~27℃,湿度80%以上是炭疽病发作的适条件。因此,瓜类作物连种、土壤湿度大、植株荫蔽等便于发病且较重。

(3)苦瓜炭疽病防治方法

①种子处理。播种前用80℃温水浸种5~10分钟,或用开水变温浸种5~10分钟。

②轮作。与非瓜类作物间隔3年以上间作。

③加施药土。定植时沟施或穴施药土,用福美双可湿性粉剂,或50%炭疽福美,每公顷用45~75千克药,加60~75千克细干土制成。

④实施药剂防治。发病开始喷洒50%炭疽福美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2%加收米水剂800倍液,或30%倍生乳油2 000倍液,或7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600倍液,或25%敌力脱乳油1 000倍液等。另外,棚室还可喷布5%百菌清或加瑞农粉尘剂,每公顷15千克。

危害症状

幼苗、成株期叶片、茎、瓜条均可发病。幼苗期发病时,子叶边缘出现褐色半圆形或圆形病斑,稍凹陷。

成株期发病,叶部病斑近圆形,大小不等,初为水渍状,很快干枯呈红褐色,边缘有黄色晕圈,常常几个小病斑连在一起,呈不规则大病斑。病斑上轮生黑色小点,潮湿时,病斑上生有粉红色黏稠物质,在干燥条件下,病斑常开裂,穿孔。

茎上病斑灰白色至深褐色,稍凹陷,表面均可发病,病斑近圆形,初为淡黄褐色,后变红褐色至褐色,稍凹陷。湿度大时,病斑有淡粉红色黏液溢出,发病严重时,病部扩展,可引起瓜条腐烂。

发病规律

病菌以菌丝体附着在种子表面,或随病残体在土壤中越冬。播种带菌种子,种子萌发时病菌可侵染子叶,使幼苗发病。土壤中病菌通过雨水溅射及灌溉水传到植株上引起发病。

除种子传病外,发病植株上产生的分生孢子可供风雨、昆虫及农事操作传播,进行再侵染。

高温、高湿是苦瓜炭疽病发生流行的主要条件。在适宜的温度条件下,空气湿度越大,越容易发病,潜育期也越短,相对湿度在87~95%时潜育期3天,温度小于54%,不发病。

温度在10~30℃范围内都可发病,24℃左右发病重,28℃以上发病轻。氮肥用量过多,灌水过量,连作重茬,发病重,成熟的瓜条抗病性较差。

1、选用英引苦瓜、滑身苦瓜、90一2苦瓜、89—3苦瓜等对病害抗性强的品种。

2、做到从无病株上留种,苦瓜种皮厚且硬,在早春低温条件下出苗缓慢,在土中持续时间长易发病,种子可用50%双氧水(H202)浸种3小时,然后用清水冲净后播种,也可在播前置于56“C温水中浸泡至自然冷却到室温后再继续浸泡24小时,然后置于30~32℃条件下催芽,芽长3毫米时播种。

3、地温高于10℃,北方棚室以4月上旬播种为宜,苗期20~30天,生长势强利于抗病。

4、施用酵素菌沤制的堆肥或充分腐熟的有机肥,实行3年以上的轮作,必要时对苗床进行消毒,减少初侵染源。

5、加强棚室温湿度管理。在棚室进行生态防治,即进行通风排湿,使棚内湿度保持在70%以下,减少叶面结露和吐水。田间操作,除病灭虫,绑蔓、采收均应在露水落干后进行,减少人为传播蔓延。

6、塑料棚或温室采用烟雾法。选用45%百菌清烟剂,每667m2250克,隔9~11天熏1次,连续或交替使用,也可于傍晚喷撒8%克炭灵粉尘剂或5%百菌清粉尘剂,每667m2lkg。

7、棚室或露地发病初期喷洒5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700倍液加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700倍液或36%甲基硫菌灵悬浮剂400~500倍液、50%苯菌灵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60%防霉宝超微可湿性粉剂800倍液、50%多丰农可湿粉500倍液,2%抗霉菌素(农抗120水剂)或2%武夷菌素(BO一10)水剂200倍液、80%大生可湿性粉剂500倍液,隔7~10天1次,连续防治2~3次。如能混入喷施宝或植宝素7500倍液,可有药肥兼收之效。采收前7天停止用药。

免费加群

您留言,我回电,快速找产品!

温馨提醒:找产品,多留言,多咨询降低投资风险!为保障您的利益,建议先考察,再合作!

客服中心

客服中心

【长按指纹】识别图中二维码
  或搜索公众号huobao3456tv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