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铃薯低产是什么原因,该如何解决?

2018-08-03 11:11 3456.TV商机咨询

随着马铃薯种植面积的快速增加,马铃薯低产的问题已经严重影响了农户们的收入,阻碍了马铃薯种植产业的发展。那么,为什么马铃薯产量会很低呢?该如何解决马铃薯低产问题呢?

马铃薯低产是什么原因,该如何解决?

一、种薯质量问题

当前生产所用的马铃薯几乎少有用脱毒种薯的,据不完全统计各地采用脱毒种薯的种植面积不到万分之一,这是其一;因此导致病毒病的大发生,据在绥棱县四海店镇测产调查统计。仅病毒病减产23.6%。其二是采用当地种植多年的马铃薯当种薯用,不进行异地调种种植。致使种性变差,生产田病害大发生。根据我们在不同地块测产统计,异地引种种植的产量高于当地种薯产量18.4%。

二、生产投入问题

当前,农民生产马铃薯用肥只施化肥,很少有农民使用农家肥和化肥混合施用,并且化肥的施用量严重不足,多数和生产大豆的化肥投入量相当,一般公顷施肥用量为250~400kg。

三、技术问题

目前,马铃薯生产技术严重滞后,一直沿袭着传统的小垄作业的栽种模式这是马铃薯低产的原因之一;其次是机械作业达不到生产要求,一般用小四轮来翻地,耕深为20~25cm,而生产马铃薯耕深需30~40cm,这样才能够达到分层结薯结大薯的目地。因此,马铃薯生产整地时需大型农机械作业;第三是栽种密度不够,马铃薯栽种密度为68000~72000株/公顷,而当前生产上种植密度为45000~50000株/公顷。第四是病虫草鼠害严重。马铃薯晚疫病对产量影响很大,通过调查结果看,用药防病的较未防病的增产34.7%,可见病害的防治与否是影响马铃薯又一个因素,山区的马铃薯二十八星瓢虫危害严重,后期草荒严重和马铃薯生长争夺养分,鼠害对马铃薯产量也不可小视。第五是生长中后期严重脱肥,是马铃薯减产的又一原因。

综上所述为马铃薯低产原因,那么这些问题该如何解决呢?

首先选用脱毒马铃薯作种薯并且要异地引种栽种;其次要农化两肥双施,公顷施用优质腐熟农家肥20000kg,化肥750kg,肥料分期分批施用;第三种植马铃薯要采用90~105cm的大垄栽培,并且结合整地施用,整地时采用大型拖拉机作业,耕深要达到30~40cm;第四栽种马铃薯要保苗68000~72000株/公顷;第五要加强马铃薯田间生产的病虫草鼠害的防治工作,把病虫草鼠害控制在萌芽中:第六是马铃薯蓖期,当株高15~20cm时,在马铃薯垄侧距植株5~10cm处用龙江犁深施15~20cm,施肥量为300~350kg/公顷。然后趟地。只有这样,保障以上措施到位,马铃薯栽种才能获得较高的产量。

1.温度不适宜

马铃薯的生长需要适宜的土壤水分,肥料,充足的光照和较低温度,其中对温度的要求是:15℃条件下出苗后7天形成块茎,在25℃条件下需21天形成块茎;块茎生长的适温是16℃—18℃,当气温高于25℃时,块茎停止生长;茎叶生长的适温是15℃—25℃,超过39℃停止生长。

2.用秋薯做种

为催芽而出苗太晚,秋薯的种性好,生长势强,出苗后正处高温长日照,能促进茎叶生长,但养料大部分用于茎叶生长,匍匐茎顶端得不到足够的养料,所以不能膨大或膨大很小。

3.结薯期和膨大期遇到高温

高温条件下,茎叶生长繁茂,气温高于25℃以后,块茎停止生长,而茎叶生长仍能正常进行,这时叶部所制造的有机养分全部用于匍匐茎和茎叶的生长上,从而造成茎叶徒长,匍匐茎穿出地面成为地上枝条,出现只长秧不结薯的后果。

4.氮肥施用过多

如开花期每亩追施50-60jinniao斤尿素,就很可能会导致茎叶徒长、倒伏,以致不结薯或结薯很少。土壤中氮肥过多、镁肥不足,或氮、磷、钾肥比例不当等,也有可能造成徒长而不结薯。

5.密度过大

在肥沃的土地上种植马铃薯,如果密度过大,出苗后植株为了争光,都向上生长,造成相互荫蔽,光照不足(点击查看马铃薯光照要求),植株纤细,光合作用弱,而呼吸作用消耗的养科多,没有或很少养料输送至块茎中积累。

6.出苗时间晚

未催芽或种植太晚,出苗后正处在高温长日照,能促进茎叶生长,养料大部分用于茎叶生长,匍匐茎顶端得不到足够的养料,所以不能膨大,或膨大很小,应早催芽适时早播。

7.结薯期遭遇供水不足

结薯期是马铃薯需水较多的时期,特别是结薯前期土壤中缺水,会造成大幅度减产,如缺水后,再度降雨或灌溉时,易发生二次生长产生畸形薯。结薯期如土壤干旱,应及时灌溉,使土壤水分保持在田间持水量的70%-80%;后期逐渐减少土壤含水量达到50%-60%,促使新生块茎的表皮木栓化,减少收获时脱皮;收获时,避免土壤过分干燥减少块茎损伤。

免费加群

您留言,我回电,快速找产品!

温馨提醒:找产品,多留言,多咨询降低投资风险!为保障您的利益,建议先考察,再合作!

客服中心

客服中心

【长按指纹】识别图中二维码
  或搜索公众号huobao3456tv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