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药是常见的蔬菜,其营养价值很高,近年来在市场上非常的吃香。目前栽种山药主要是在陕南浅山丘陵和河滩的沙壤地里,不过随着山药种植面积不断扩大,病虫害也发生的很严重。本文为大家详细总结了山药金针虫有什么危害,形态特征生活习性是什么,山药金针虫如何防治,希望能够帮助农户们更好的应对该虫害。
山药金针虫有什么危害:
属于多食性地下害虫。在旱作区有机质缺乏、土质疏松的粉砂壤土和砂黏壤土地带发生较重。以幼虫钻入植株根部及茎的近地面部分为害,蛀食地下嫩茎及髓部,使植物幼苗地上部分叶片变黄、枯萎,为害严重时造成缺苗断垄。
山药金针虫形态特征:
老熟幼虫体长20—30mm,细长筒形略扁,体壁坚硬而光滑,具黄色细毛,尤以两侧较密。体黄色,前头和口器暗褐色,头扁平,上唇呈三叉状突起,胸、腹部背面中央呈一条细纵沟。尾端分叉,并稍向上弯曲,各叉内侧有1个小齿。各体节宽大于长,从头部至第9腹节渐宽。
山药金针虫生活习性:
2—3年1代,以幼虫和成虫在土中越冬。在河南南部,越冬成虫于2月下旬开始出蛰,3月中旬至4月中旬为活动盛期,白天潜伏于表土内,夜间出土交配产卵。雌虫无飞翔能力,每雌产卵32—166粒,平均产卵94粒;雄成虫善飞,有趋光性。卵发育历期33—59天,平均42天。
5月上旬幼虫孵化,在食料充足的条件下,当年体长可至15mm以上,到第三年8月下旬,幼虫老熟,于16—20cm深的土层内作土室化蛹,蛹期12—20天,平均约16天。9月中旬开始羽化,当年在原蛹室内越冬。在北京,3月中旬10cm深土温平均为6.7℃时,幼虫开始活动;3月下旬土温达9.2℃时,开始为害,4月上中旬土温为15.1—16.6℃时为害烈。
5月上旬土温为19.1—23.3℃时,幼虫则渐趋13—17cm深土层栖息;6月份10cm土温达28℃以上时,沟金针虫下潜至深土层越夏。9月下旬至10月上旬,土温下降到18℃左右时,幼虫又上升到表土层活动。
10月下旬随土温下降幼虫开始下潜,至11月下旬10cm土温平均1.5℃时,沟金针虫潜于27—33cm深的土层越冬。由于沟金针虫雌成虫活动能力弱,一般多在原地交尾产卵,故扩散为害受到限制,因此在虫口高的田内一次防治后,在短期内种群密度不易回升。
山药金针虫如何防治:
1.农业防治:合理轮作、做好翻耕暴晒,减少越冬虫源。加强田间管理,田间杂草,减少食物来源。
2.生物防治:在田间堆积10-15cm的新鲜但略萎蔫的杂草,堆草引诱成虫,诱捕后喷施50%乐果1000倍等药剂进行毒杀。
3.化学防治:结合翻耕整地用药剂处理土壤。用50%辛硫磷乳油75毫升拌细土2-3千克撒施,施药后浅锄;或用90%敌百虫800倍液浇灌植株周围土壤进行防治
。
4.药剂防治:播种或定植时每亩用5%辛硫磷颗粒剂1.5-2.0千克拌细干土100千克撒施在播种(定植)沟(穴)中,然后播种或定植。也可用50%辛硫磷乳油1000倍液,或50%杀螟硫磷乳油800倍液,或50%丙溴磷乳油1000倍液,或25%亚胺硫磷乳油800倍液,或48%乐斯本乳油1000-2000倍液等药剂灌根防治。
5.物理防治:采用灯光诱杀。利用沟金针虫的趋光性,在开始盛发和盛发期间在田间地头设置黑灯光,诱杀成虫,减少田间卵量。
以上就是农资小编为大家介绍的山药金针虫有什么危害?形态特征生活习性是什么?山药金针虫如何防治的相关信息,想了解更多农资知识,可以关注:微信号:huobao3456tv学习更多,关注后你也可以留言回复想了解的植保信息。
山药金针虫有什么危害:
属于多食性地下害虫。在旱作区有机质缺乏、土质疏松的粉砂壤土和砂黏壤土地带发生较重。以幼虫钻入植株根部及茎的近地面部分为害,蛀食地下嫩茎及髓部,使植物幼苗地上部分叶片变黄、枯萎,为害严重时造成缺苗断垄。
山药金针虫形态特征:
老熟幼虫体长20—30mm,细长筒形略扁,体壁坚硬而光滑,具黄色细毛,尤以两侧较密。体黄色,前头和口器暗褐色,头扁平,上唇呈三叉状突起,胸、腹部背面中央呈一条细纵沟。尾端分叉,并稍向上弯曲,各叉内侧有1个小齿。各体节宽大于长,从头部至第9腹节渐宽。
山药金针虫生活习性:
2—3年1代,以幼虫和成虫在土中越冬。在河南南部,越冬成虫于2月下旬开始出蛰,3月中旬至4月中旬为活动盛期,白天潜伏于表土内,夜间出土交配产卵。雌虫无飞翔能力,每雌产卵32—166粒,平均产卵94粒;雄成虫善飞,有趋光性。卵发育历期33—59天,平均42天。
5月上旬幼虫孵化,在食料充足的条件下,当年体长可至15mm以上,到第三年8月下旬,幼虫老熟,于16—20cm深的土层内作土室化蛹,蛹期12—20天,平均约16天。9月中旬开始羽化,当年在原蛹室内越冬。在北京,3月中旬10cm深土温平均为6.7℃时,幼虫开始活动;3月下旬土温达9.2℃时,开始为害,4月上中旬土温为15.1—16.6℃时为害烈。
5月上旬土温为19.1—23.3℃时,幼虫则渐趋13—17cm深土层栖息;6月份10cm土温达28℃以上时,沟金针虫下潜至深土层越夏。9月下旬至10月上旬,土温下降到18℃左右时,幼虫又上升到表土层活动。
10月下旬随土温下降幼虫开始下潜,至11月下旬10cm土温平均1.5℃时,沟金针虫潜于27—33cm深的土层越冬。由于沟金针虫雌成虫活动能力弱,一般多在原地交尾产卵,故扩散为害受到限制,因此在虫口高的田内一次防治后,在短期内种群密度不易回升。
山药金针虫如何防治:
1.农业防治:合理轮作、做好翻耕暴晒,减少越冬虫源。加强田间管理,田间杂草,减少食物来源。
2.生物防治:在田间堆积10-15cm的新鲜但略萎蔫的杂草,堆草引诱成虫,诱捕后喷施50%乐果1000倍等药剂进行毒杀。
3.化学防治:结合翻耕整地用药剂处理土壤。用50%辛硫磷乳油75毫升拌细土2-3千克撒施,施药后浅锄;或用90%敌百虫800倍液浇灌植株周围土壤进行防治
。
4.药剂防治:播种或定植时每亩用5%辛硫磷颗粒剂1.5-2.0千克拌细干土100千克撒施在播种(定植)沟(穴)中,然后播种或定植。也可用50%辛硫磷乳油1000倍液,或50%杀螟硫磷乳油800倍液,或50%丙溴磷乳油1000倍液,或25%亚胺硫磷乳油800倍液,或48%乐斯本乳油1000-2000倍液等药剂灌根防治。
5.物理防治:采用灯光诱杀。利用沟金针虫的趋光性,在开始盛发和盛发期间在田间地头设置黑灯光,诱杀成虫,减少田间卵量。
山药金针虫有什么危害:
属于多食性地下害虫。在旱作区有机质缺乏、土质疏松的粉砂壤土和砂黏壤土地带发生较重。以幼虫钻入植株根部及茎的近地面部分为害,蛀食地下嫩茎及髓部,使植物幼苗地上部分叶片变黄、枯萎,为害严重时造成缺苗断垄。
山药金针虫形态特征:
老熟幼虫体长20—30mm,细长筒形略扁,体壁坚硬而光滑,具黄色细毛,尤以两侧较密。体黄色,前头和口器暗褐色,头扁平,上唇呈三叉状突起,胸、腹部背面中央呈一条细纵沟。尾端分叉,并稍向上弯曲,各叉内侧有1个小齿。各体节宽大于长,从头部至第9腹节渐宽。
山药金针虫生活习性:
2—3年1代,以幼虫和成虫在土中越冬。在河南南部,越冬成虫于2月下旬开始出蛰,3月中旬至4月中旬为活动盛期,白天潜伏于表土内,夜间出土交配产卵。雌虫无飞翔能力,每雌产卵32—166粒,平均产卵94粒;雄成虫善飞,有趋光性。卵发育历期33—59天,平均42天。
5月上旬幼虫孵化,在食料充足的条件下,当年体长可至15mm以上,到第三年8月下旬,幼虫老熟,于16—20cm深的土层内作土室化蛹,蛹期12—20天,平均约16天。9月中旬开始羽化,当年在原蛹室内越冬。在北京,3月中旬10cm深土温平均为6.7℃时,幼虫开始活动;3月下旬土温达9.2℃时,开始为害,4月上中旬土温为15.1—16.6℃时为害烈。
5月上旬土温为19.1—23.3℃时,幼虫则渐趋13—17cm深土层栖息;6月份10cm土温达28℃以上时,沟金针虫下潜至深土层越夏。9月下旬至10月上旬,土温下降到18℃左右时,幼虫又上升到表土层活动。
10月下旬随土温下降幼虫开始下潜,至11月下旬10cm土温平均1.5℃时,沟金针虫潜于27—33cm深的土层越冬。由于沟金针虫雌成虫活动能力弱,一般多在原地交尾产卵,故扩散为害受到限制,因此在虫口高的田内一次防治后,在短期内种群密度不易回升。
山药金针虫如何防治:
1.农业防治:合理轮作、做好翻耕暴晒,减少越冬虫源。加强田间管理,田间杂草,减少食物来源。
2.生物防治:在田间堆积10-15cm的新鲜但略萎蔫的杂草,堆草引诱成虫,诱捕后喷施50%乐果1000倍等药剂进行毒杀。
3.化学防治:结合翻耕整地用药剂处理土壤。用50%辛硫磷乳油75毫升拌细土2-3千克撒施,施药后浅锄;或用90%敌百虫800倍液浇灌植株周围土壤进行防治
。
4.药剂防治:播种或定植时每亩用5%辛硫磷颗粒剂1.5-2.0千克拌细干土100千克撒施在播种(定植)沟(穴)中,然后播种或定植。也可用50%辛硫磷乳油1000倍液,或50%杀螟硫磷乳油800倍液,或50%丙溴磷乳油1000倍液,或25%亚胺硫磷乳油800倍液,或48%乐斯本乳油1000-2000倍液等药剂灌根防治。
5.物理防治:采用灯光诱杀。利用沟金针虫的趋光性,在开始盛发和盛发期间在田间地头设置黑灯光,诱杀成虫,减少田间卵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