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药枯萎病俗称死藤,主要危害茎基部和地下块根。初在茎基部出现梭形湿腐状的褐色斑块,后病斑向四周扩展,茎基部整个表皮腐烂,致使地上部叶片逐渐黄化、脱落,藤蔓迅速枯死,剖开茎基,病部变褐。今天小编为大家详细总结了山药枯萎病有什么症状?发生规律是什么?山药枯萎病如何防治?希望能够帮助农户们更好的应对该病害。
山药枯萎病有什么症状:
主要为害茎基部和地下块根,感病时地上部植株先出现萎蔫,叶片黄化、脱落,剖开病茎,茎蔓维管束变褐,湿度大时病部常产生白色或粉红色菌丝。
山药枯萎病发病因素:
枯萎病病菌发育的适温度是29-32度,温度高时易发病。
(1)种植密度大,株、行间郁敝,通风透光不好,发病重,氮肥施用太多,生长过嫩,抗性降低易发病。
(2)土壤黏重、偏酸;多年重茬,田间病残体多;氮肥施用太多,生长过嫩;肥力不足、耕作粗放、杂草从生的田块,植株抗性降低,发病重。
(3)种薯带菌、肥料未充分腐熟、有机肥带菌或肥料中混有本科作物病残体的易发病。
(4)播种过迟的发病重,种薯切块过小易发病,生长后期土壤中水分过大。
(5)地势低洼积水、排水不良、土壤含水量大易发病,高温、高湿、长期连阴雨、光照不足易发病;连阴雨后或大雨过后骤然放晴,气温迅速升高;或时晴时雨、高温闷热天气发病重。
山药枯萎病防治方法:
选择无病的山药栽子做种;栽种前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浸泡山药栽子10~15分钟,然后晾干待播;存储时在山药栽子的切口处涂1∶50倍石灰浆预防腐烂;田间发病初期用7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600倍液喷淋茎基部,隔10天喷1次,连喷2~3次。
以上就是农资小编为大家介绍的山药枯萎病有什么症状?发生规律是什么?山药枯萎病如何防治的相关信息,想了解更多农资知识,可以关注:微信号:huobao3456tv学习更多,关注后你也可以留言回复想了解的植保信息。
山药枯萎病的症状
山药枯萎病俗称死藤,主要危害茎基部和地下块根。初在茎基部出现梭形湿腐状的褐色斑块,后病斑向四周扩展,茎基部整个表皮腐烂,致使地上部叶片逐渐黄化、脱落,藤蔓迅速枯死,剖开茎基,病部变褐。块根染病,产生圆形至不规则形暗褐色病斑,细根及山药块根内部也变褐色,干腐,严重的整个山药变细变褐。贮藏期该病可继续扩展。病菌在土壤中存活,条件适宜即有发病可能,收获后带有病菌的山药及繁殖用的山药尾子,仍可继续发病,一直延续到第二年下种。高温阴雨、地势低洼、排水不良、施氮过多、土壤偏酸均有利于发病。该病危害日趋严重,是生产上潜在的威胁,应当重视。
山药枯萎病如何防治
①选择无病的山药尾子做种。必要时在栽种前用7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浸泡山药尾子10-20分钟后下种。
②窖前在山药尾子的切口处涂1:50倍式石灰浆预防腐烂。
③施用日本酵素菌沤制的堆肥。
④6月中旬开始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600-700倍液,或70%代森锰锌干悬粉500倍液、50%苯菌灵可湿性粉剂l500倍液喷淋茎基部,隔15天左右1次,共防5-6次。
山药枯萎病有什么症状:
主要为害茎基部和地下块根,感病时地上部植株先出现萎蔫,叶片黄化、脱落,剖开病茎,茎蔓维管束变褐,湿度大时病部常产生白色或粉红色菌丝。
山药枯萎病发病因素:
枯萎病病菌发育的适温度是29-32度,温度高时易发病。
(1)种植密度大,株、行间郁敝,通风透光不好,发病重,氮肥施用太多,生长过嫩,抗性降低易发病。
(2)土壤黏重、偏酸;多年重茬,田间病残体多;氮肥施用太多,生长过嫩;肥力不足、耕作粗放、杂草从生的田块,植株抗性降低,发病重。
(3)种薯带菌、肥料未充分腐熟、有机肥带菌或肥料中混有本科作物病残体的易发病。
(4)播种过迟的发病重,种薯切块过小易发病,生长后期土壤中水分过大。
(5)地势低洼积水、排水不良、土壤含水量大易发病,高温、高湿、长期连阴雨、光照不足易发病;连阴雨后或大雨过后骤然放晴,气温迅速升高;或时晴时雨、高温闷热天气发病重。
山药枯萎病防治方法:
选择无病的山药栽子做种;栽种前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浸泡山药栽子10~15分钟,然后晾干待播;存储时在山药栽子的切口处涂1∶50倍石灰浆预防腐烂;田间发病初期用7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600倍液喷淋茎基部,隔10天喷1次,连喷2~3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