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得不防的纹枯病到底怎么发生的?怎么防治?

2021-02-26 08:50 3456.TV商机咨询

病菌通过植物气孔、水孔感病。稻株在暴雨或大风气候条件下,植株有伤口,感病就重。下面我们一起来认识一下纹枯病。

    一、水稻纹枯病的发病过程

    在黑龙江省对水稻产量威胁的病害,就是稻瘟病、恶苗病和纹枯病。稻瘟病和恶苗病都已经被大家重视起来了,养成了防病习惯。加上先进的栽培技术,按着操作规程进行防控,能很好地控制稻瘟病和恶苗病的大发生。但是,近几年水稻纹枯病普遍发发生,虽然不能造成绝产,但是,有纹枯病发生的地块普遍减产。凡是做过纹枯病预防的水稻田块,水稻的抗倒性就强,籽粒也饱满,就增产。不做预防的,水稻就早衰,空瘪粒多,就减产。

    水稻纹枯病其实是一个比较容易管理的病害,但是必须在用药时期做到,因为它通过菌核传播,它一直在土壤里面,杂草里面都大量存在。等到那个温度,湿度适合的时候,它就会萌发。而且这个菌核很厉害。它能够多年生存。而且我们在放水的时候它随着水流传播。就说水流到哪里,这个病就传到哪里。

    纹枯病的防治时期就是在10叶期到10.5叶期(十一片叶品种)。因为在水稻破口前。水稻的纹枯病随着水流在传播,基本上不会往上传播,都是在水稻的茎基部。这个时期它不会通过茎杆往上走到叶片。

    那么纹枯病这个病什么时候开始垂直发展往上走,就在破口的时候。如果你在破口的时候你再进行预防的时候,那么效果就大打折扣了。所以说,预防水稻纹枯病,一定在水稻破口前5到7天用药。因为水稻纹枯病,一开始是横向传播横向穿透,然后在破口期才纵向向上传播发展到叶片,甚至到穗部。

    它的传播一旦到了破口期,它发展非常迅速,迅速传达到茎杆上部和叶片。甚到穗部。

    二、水稻纹枯病发生原因

    (一)、土壤中菌核残留的数量

    稻田中越冬菌源的多少是发病的,主要原因。一般新开垦的稻田,无菌核存在不会发病。一般越冬菌核残留量大,初期发病就重,但后期病情轻重,则和幼苗的长势,田间的水肥管理,以及气象条件等因素的影响。特别是氮肥过量地块儿。没有及时晒田。稻子长势过旺,茎杆软弱,抗病力低下非常有利于病害发生。

    通过多年对多个品种的抗性,鉴定,没有发现免疫和高抗品种。但品种间抗病性有明显的差异,其中有的品种抗性较强,有的品种抗性不强。

    (二)、气候因素的影响:

    高温高湿的气候环境,是水稻纹枯病发生流行的主要条件。温湿度综合影响着纹枯病的发展。温度是决定此病每年在水稻上发生早迟的主要原因,而湿度则对病情的发展起着主导的作用。水稻纹枯病一般在气温22 ℃以上,相对湿度97%时开始发病;气温在25~31 ℃和饱和湿度是水稻纹枯病流行的有利条件。 特别是阴雨连绵的天气有利于【纹枯病】的发生,尤其在孕穗期遇到高温,水平扩展速度非常快,可使病株率增加,以后持续性高温高湿加速病害垂直扩展使病情加重。

    (三)、水肥因素的原因

    水稻纹枯病发病的轻重与水肥的关系极为密切。水稻生长期间不科学用水是造成水稻纹枯病发生流行的重要原因。根据田间调查发现,农民喜欢深灌、漫灌,因而造成田间湿度大,营造了适宜水稻纹枯病发生流行的田间小气候,因此加重了此病的发生流行。偏施、重施氮肥,恶化水稻田间小气候是造成水稻纹枯病发生流行的又一诱因。不注重氮、磷、钾及中微量元素的合理搭配,只注重偏、施重施氮肥,极易造成水稻的生长前期“疯长”,从而造成封行过早、田间郁蔽、透气性差、湿度过大。而后期往往茎叶徒长,植株体内可溶性氮增加,减弱植株的抗病能力,从而造成水稻纹枯病的发生流行。

    二、水稻纹枯病的发病症状

    水稻纹枯病病斑,初期呈暗绿色,边缘不清晰的斑点,以后扩大成椭圆斑,边缘呈淡褐色,多块小病斑连在一起发展成不规则云纹状大斑,病斑中部呈灰绿色或褐色,湿度低时,中部呈淡黄色或灰白色,边缘暗褐色。叶片和叶鞘病斑基本相似。叶片发病易腐烂。

    一各部位染病症状的识别:

    一、叶鞘染病:

    在近水面处产生暗绿色水浸状边缘模糊小斑,后渐扩大呈椭圆形或云纹形,中部呈灰绿或灰褐色,湿度低时中部呈淡黄或灰白色,中部组织破坏呈半透明状,边缘暗褐。发病严重时数个病斑融合形成大病斑,呈不规则状云纹斑,常致叶片发黄枯死。

    二、叶片染病:

    病斑也呈云纹状,边缘褪黄,发病快时病斑呈污绿色,叶片很快腐烂,茎秆受害 症状似叶片,后期呈黄褐色,易折。

    三、茎杆:

    一开始灰绿色斑块,后绕着茎杆儿扩展,可使茎杆儿一小段组织呈黄褐色坏死,病情严重的时候可折断。

    四、穗颈部受害:

    初为污绿色,后变灰褐,常不能抽穗,抽穗的秕谷较多,千粒重下降。湿度大时,病部长出白色网状菌丝,后汇聚成白色菌丝团,形成菌核,菌核深褐色,易脱落。高温条件下病斑上产生一层白色粉霉层即病菌的担子和担孢子。病情严重的会出现全穗枯死。

    三、水稻纹枯病的防治技术

    (一)、加强肥水管理:

    根据水稻的生育时期、天气、稻田水位高低、土壤性质、水利条件等情况,合理排灌,以水控病,改变长期深灌高湿的环境,做到浅水发根、薄水养胎、湿润长穗,其中尤以分蘖末期至拔节前进行适时搁(晒)田、后期干干湿湿的排灌管理,降低株间湿度,促进稻株生长健壮,对控制纹枯病的危害效果显着。对深泥田、冷浸田和肥田宜重晒,对沙性田则应轻搁,对稻苗旺、封行早的稻田宜分次搁。氮、磷、钾要配合施用,做到菌肥与化肥,长效肥与肥相结合,切忌偏施氮肥和中、后期大量施用氮肥。

    (二)、种植抗病品种:

    尽管目前尚未发现高抗和免疫的品种,但品种间抗性存在差异,在病情特别严重的地区可以种植一些中抗品种。此外尽量采用生物工程技术。

    (三)、科学用药提高效果:

    应用化学药剂是防治水稻纹枯病具有直接、有效的优点。生产中要严格按照田间纹枯病发生的趋势,选准药剂品种和使用浓度,是提高水稻纹枯病防治效果的关键。同时,应积极引进和开发农药新品种和防治技术,以延缓病菌产生抗药性。用药时间,一般应该在水平扩展阶段。

    以上就是纹枯病发生和防治的全部内容,希望可以帮助有疑惑的朋友们排忧解惑。


免费加群

您留言,我回电,快速找产品!

温馨提醒:找产品,多留言,多咨询降低投资风险!为保障您的利益,建议先考察,再合作!

客服中心

客服中心

【长按指纹】识别图中二维码
  或搜索公众号huobao3456tv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