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下,是决定小麦粒多粒重的关键时期,许多病虫害也随之到来, 做好小麦病虫害的工作非常的关键,针对不同的病虫害,主治兼防、合理搭配药剂、巧用药提防效、综合防控是科学的选择。具体方法小编来教你。
抽穗后扬花初期重防赤霉病兼治吸浆虫:近几年小麦赤霉病在北方冬麦区的为害逐年加重,尤其是2012年整个江淮区域及华北各地的冬小麦赤霉病大面积流行,给小麦产量造成明显损失。2013年,小麦赤霉病的发生形势依然严峻,必须高度重视、严格把控。
小麦赤霉病的侵染高峰期是在有雨水或露水珠条件下的小麦扬花初期。所以,看天施药非常关键,仔细喷药不可忽视。5月初,小麦进入扬花期时,如果遇到连续降雨空气湿度大的天气,尽早喷药防病。可以选用40%多 福 溴菌腈可湿性粉剂800倍液、10%氟硅唑1000倍液或25%腈菌唑2000倍液等,每亩地不少于30公斤药液并兑上有机硅助剂,对准麦穗均匀喷洒。要用足药量,施药后3-6小时内遇雨,雨后应及时补治。在赤霉病菌已对多菌灵产生高抗药性的地区,应停止使用多菌灵等苯并咪唑类药剂,以防治效果;如病害流行,次防治结束,需隔5-7天防治第二次,确保控制流行危害。药液中可以混配上高效氯氰菊酯或高效氯氟氰菊酯等兼治吸浆虫成虫等。
4月20日前后北方冬麦区大面积降雪降温,对正处于孕穗的小麦小穗结实率会有较大影响,因此喷药时加进细胞分裂素或磷酸二氢钾等以力促小穗结实。
扬花后灌浆初期重防穗蚜兼治白粉病和锈病:麦蚜,一直是小麦灌浆期集中在穗部为害的主要害虫,如果控制不当对小麦的粒重影响很大。但怎样做到一次性喷药即可达到防治效果,也有讲究。从返青到灌浆期,小麦蚜虫在田间逐渐增长扩散,在灌浆初期天气闷热有利于穗蚜的繁殖和扩展,应特别注意其发生动态。当平均每穗有5头以上蚜虫时应立即喷药防治。可选用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20克/亩、2.5%高效氯氟氰菊酯微乳剂40毫升/亩,鉴于这些药剂没有熏蒸作用,喷药时必须要均匀喷洒每亩地不少于30公斤药液。白粉病和锈病发生较重的麦田,可以在药液中混配上25%腈菌唑乳油或丙环唑等杀菌剂予以兼治,另外混配上优质磷酸二氢钾兼防干热风增粒重。
小麦抽穗至灌浆期是赤霉病、条锈病、麦蚜、吸浆虫等多种病虫交织发生危害的关键期,选用对路杀菌剂、杀虫剂和植物生长调节剂或叶面肥等合理混用,及时用药,均匀喷洒,防病治虫抵御干热风,达到 一喷三防 、省工节本和增产保产的目的。特别提醒,吸浆虫重发区,应充分利用药剂持效期,适当前移防治时间,在成虫发生初期用药。
1小麦的主要病虫害类型
1.1小麦锈病
锈病是小麦生长过程中常见的一类疾病,其波及范围广,且后果严重,因此,加强小麦锈病的防治,对于其健康生长来说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小麦锈病在叶片、秸秆等位置都有可能产生,一般呈现为锈绿色的斑点,会对小麦生长造成严重的负面影响,因此,农户需要加强对该病的预防,尤其在雨水充沛的地区,应该事先采取必要的预防措施。另外,消灭杂草、实现小麦的合理布局等,也能够有效降低其发病概率。
1.2麦蚜虫病
麦蚜虫病在很大程度上会阻碍植株的正常生长,甚至会导致小麦死亡,对小麦的生长造成了很大的威胁。土壤条件、种植技术以及天气等都有可能诱发麦蚜虫病,农户需要根据实际情况的分析,采取合理的镇压措施,例如通过种植油菜引来蚜虫的天敌,实现一片土地上的生态平衡,达到生物灭虫的目的。另外,农户在施肥过程中可以加强对瓢虫的保护,通过培养适当的天敌数量,达到控制蚜虫数量的目的。
1.3白粉病
白粉病对小麦的伤害较大,且极易感染,其一般呈现白色或褐色的霉斑,主要通过空气进行传播,其病菌适宜在高湿度、温暖的环境下进行生存,因此,在多雨的季节,小麦的发病概率将会大大提升。为了有效预防白粉病,需要合理使用氮肥,并多使用有机肥。同时,农户还应该科学安排小麦的种植密度,选择具有较强抗病性的品种,从而有效避免白粉病的发生。
2小麦病虫害的主要防治技术
2.1选择优良的小麦品种
农户需要认真听取专业指导人员的建议,加强对选种工作的重视,从根本上达到病虫害防治的目的。首先,农户需要在小麦产量的前提下,选择具有较强抗病性的品种;其次,定期对品种进行必要的更换,实现生态平衡;,农户需要充分结合当地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品种,并对种植面积与密度进行合理安排,程度降低病虫害的发生概率。
2.2加强对群众的技术指导
对于病虫害防治工作,政府需要组织专业的指导团队,深入群众,对相关的防治技术与种植模式进行必要的宣传与指导;技术人员应该到田间对农户的生产行为进行实际的指导,同时有效搜集小麦生产情况的具体资料,进行科学的分析,为当地小麦的生长制定一套具有针对性的方案。另外,技术人员还应该加强对方案的实践,同时在与农户进行必要的交流与沟通的基础上,对方案进行不断的改进与完善,从而实现小麦产量的提升。
2.3重视农业防治
农户应该根据当地天气、环境等条件的具体情况,针对病虫害选择合理的防治技术。由于各个地方气候等条件的差异性,使得小麦各种病虫害的发生时间也大不相同,这就要求相关的技术人员根据当地小麦的生长环境,进行针对性的管理,例如对生长状态不佳的小麦施用生长素、对遭受病虫害的小麦施用农药等,都能够有效提升小麦产量。总之,技术人员应该加强对农业防治的重视,认真、规范地完成日常的农田管理工作,为小麦产量的提升奠定坚实基础。
2.4使用化学防治
化学防治主要是在小麦生长的各个阶段使用相应的化学为其产量提供一定的,例如对于小麦种子,相关的技术人员可以通过使用高效的化学试剂,培养出高产、抗病的品种。另外,若小麦在生长阶段产生疾病,技术人员可以通过使用对应的化学对病情进行有效的控制,例如干湿粉的应用可以很好地降低小麦锈病的暴发概率。总而言之,化学防治是预防小麦病虫害的一项重要措施,其对小麦产量的提升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小麦产量的提升对于人们生活的安定与富足来说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伴随着农业市场水平的高速提升,人们对小麦产量提出了更高的标准。因此,政府相关部门需要采取必要的措施,指导农户进行正确、科学的小麦生产活动,选择优良的小麦品种,提升田地的管理水平,农田的氧气含量与空气湿度能够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程度降低小麦的发病概率,从而为小麦的产量提供一定的帮助。为了满足人们对粮食量的需求,相关技术人员需要对我国当下的小麦病虫害防治现状进行必要的分析,挖掘其存在的问题与不足,并采取必要的措施对此加以完善,为小麦经济效益的提升提供保障,实现社会的和谐与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