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江苏省农药研究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苏研”)以工程技术部王德富部长为首的拌种剂科研团队,联合南京化学工业园区多家企业,发挥苏研强大的农药制剂研发及生测优势,经近两年配方调制、生测摸索,验证近百种化学物质,终筛选出一种对作物、环境极为、实现可控释放的物质。
有效成分缓释的可控性是拌种剂的关键技术指标。尤其是吡虫啉等新烟碱类杀虫剂,在土壤中降解速度快,高剂量下可明显抑制植物生长。如拌种剂释放不可控,拌种后可能出现两种情况:有效成分随种子直接进入土壤,在土壤中快速降解或被土壤微生物代谢,在种子萌发以前消耗殆尽,不可被植物根系吸收,实际未达到拌种效果;或者有效成分直接分布在种子周围,短期内被作物大量吸收,超出作物大耐受程度,破快作物正常生长发育,抑制种子萌发,进而导致药害。
为解决这一问题,国内大多数企业多使用聚乙烯醇或聚乙烯吡咯烷酮作为缓释剂,该物质在一定时间内可吸附农药有效成分,可相应避免药剂在土壤中损耗。但吸附有效期结束后,聚乙烯醇所吸附的全部,在极短的时间内一齐释放,并不能真正排除拌种剂药害风险。即这类物质仅仅推迟了的释放,并没有实现的可控释放。据2011年市场反映,北方多数省份均有吡虫啉拌种药害报导,涉及多个公司产品。
以固定速率释放,即可被作物率吸收,避免降解损耗,又不超出作物大耐受量,避免药害,是拌种剂、的核心技术。该技术十余年来始终垄断在少数大型跨国农化企业,不为国内企业所知。
苏研筛选出的这一物质可有效吸附农药有效成分,拌种入土后,在不同温度下以固定的速度吸收水分,当所吸收的水分达到一定程度时,继续吸收的水分可置换出等量的农药有效成分。即先行固定农药有效成分,避免药剂入土后直接释放导致损耗;入土一定时期后,再以固定的速率释放农药有效成分,即作物吸收利用,又避免药害产生。
苏研产拌必丰牌70%吡虫啉湿拌种剂已完成配方升级工作,添加该物质以拌种效果。对照实验证实,配方升级后的拌必丰牌70%吡虫啉湿拌种剂,作物拌种后种子流动性、药剂展着均匀度、有效成分脱落率、尤其是有效成分释放速率等关键拌种技术指标,均达到某大型跨国农化企业同类产品标准。
种子“三化”(标准化、丸粒化、包衣化)是目前国家农业部重点工作内容,2010年秋于成都召开的秋播作物现场会更明确提出,要将秋播作物拌种率提升至70%以上。目前广泛发生、危害严重的玉米粗缩病、水稻黑条矮缩病、小麦全蚀病、腥黑穗病等病害,均可通过有效的药剂拌种,达到很好的防治效果。
拌种剂已成为农化市场的热点产品,据化工报统计数据,目前拌种剂市场增长幅度为年均10%,远高于其它农化产品。尤其是吡虫啉拌种剂,河南农科院植保所刘爱芝研究员集十余年拌种研究总结为:
一拌三防:持久防治作物地上刺吸式口器害虫;防治蛴螬、金针虫、稻象甲、跳甲等地下鞘翅目害虫;防治由昆虫传播的各类病毒病,尤其是玉米粗缩病及水稻黑条矮缩病;一促三增:适量吡虫啉拌种,可有效促进植物生长;增强植株抗不良环境能力;增加分蘖;终增加产量;一低三高:高活性--吡虫啉被植物根系吸收后可在植物体内代谢为活性更高的全新物质,防效更好;高--正常使用不影响作物萌发、生长;高选择--只杀害虫,不伤天敌;低残留。
选择、的拌种剂,是拌种效果的关键。新型拌种缓释剂的应用,是苏研继国内率先工业化合成吡虫啉原药、率先研究、登记吡虫啉成分拌种剂、率先中标吡虫啉拌种剂政府采购项目后,对农化行业,尤其是拌种剂市场的又一重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