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棉铃虫用什么药最好 危害症状 防治方法
时间:2020-08-01 17:30 阅读量:4525
导语 棉铃虫对玉米有哪些危害?棉铃虫在玉米什么时期危害?玉米棉铃虫用什么农药防治?种植玉米用什么方法防治棉铃虫?以下就作简单介绍,供网友们参考。
近几年玉米棉铃虫发生严重,绝大多数绿色植物上都有棉铃虫的卵和幼虫为害,而且对玉米的为害也呈明显加重趋势。防治措施如下:
防治方法:于各代棉铃虫成虫发生期,在 田间设置黑光灯,性诱剂或杨树枝把,可大量诱杀成虫。在棉铃虫卵盛期,喷施每毫升含100亿个以上孢子的Bt乳剂100倍液,或喷施棉铃虫核多角体病毒(NPV)1000倍液。化学防治可在幼虫3龄以前,用75%拉维因3000倍液,或50%辛硫磷1000倍液,均匀喷雾。
棉铃虫的食性杂、寄主种类多,一年可发生5代,以滞育蛹越冬。以幼虫取食叶片、幼嫩的花丝或雄穗为害玉米,3龄前是施药 防治的有利时机,3龄以后多钻蛀到心叶、苞叶内为害玉米,取食量和对玉米穗的为害程度明显比玉米螟大,也不易防治。因此,我们需要提前做好防治措施。...[查看详细]
提高棉铃虫防治效果,合理选药是关键。在菊酯类农药中,敌杀死、氯氰菊酯、氯氰菊酯、功夫等防治棉铃虫效果好,主要用于防治三代棉铃虫。但生产上棉蚜已对这类农药产生了高度抗性,防治棉蚜几乎无效。
在棉蚜与棉铃虫混合发生时,一般不选用菊酯类农药。有机磷农药中,辛硫磷防治棉铃虫效果较好,但辛硫磷见光易分解,药效期短,使用时应增加用药次数。久效磷杀虫谱广,对棉铃虫、棉蚜、红蜘蛛等有防治效果,但效果一般,在棉铃虫大发生时单用久效磷很难控制危害,应与其他药剂混合使用。
...[查看详细]
目前正值棉花后期,今年第四代棉铃虫将中等至中等偏重发生。为了减少四代棉铃虫给棉花带来的危害,因此,做好四代棉铃虫的防治是非常关键的。防治技术如下:
1、防治时间:8月26-27日和9月初。
2、药剂配方:每亩用用40%丙溴?辛硫磷EC100-120毫升或5%甲维盐WG20克,以上药剂对水40公斤喷雾,棉株上、下、叶片正反都要均匀喷到。
3、注意事项:严禁使用高毒农药,施药应避开高温时段,避免发生农药中毒。同时,避免药液污染蜜蜂、桑园,蜜蜂、桑蚕。
泰州市姜堰区在8月20-21日普查37块棉田,平均百株残留虫量2.2(0-20)头;玉米田18块,平均百株有虫6.4(0-44)头。在9月第四代棉铃虫还在持续发生。...[查看详细]
冬季耕翻既是棉花增产的重要措施,也是消灭越冬棉铃虫的有效方法。关于秋冬深耕,这个时候是消灭棉铃虫的时期,我们要做好消灭棉铃虫的措施。
一、冬耕时间 冬耕时间越早越好,一般在前茬作物收获后就要抓紧进粉,在天地封冻前(冻土层超过5厘米)耕完,以延长风化时间,提高灭虫效果,并有利于多接纳雨雪。大地封冻后耕翻,不仅耕作困难,耕地质量下降,灭虫效果也差。
二、耕耙结合 冬耕前先耙一遍,耕翻后再细耙碎垡,可以蓄水保墒,并能耙死部分越冬虫蛹。据调查,棉田冬耕先耙,能耙死76-85.6%的棉铃虫蛹,冬耕后蛹被埋入土壤 深层,可使成活率降低86.4-92.5%;另据观测,冬耕后接着耙地,春季5厘米土层含水量为16.4%,而未耙的仅8.2%。
三、耕翻深度 冬季耕翻,耕翻深度应在10厘米以上;冬耕越深,灭虫效果越好。
四、耕后灌水 冬耕后接着冬灌或春灌,不仅能沉实、风化土壤,而且还能提高越冬蛹的死亡率。据农科院研究,土壤相对含水量在40%时,棉铃虫蛹死亡率为35.7%, 成虫羽化率为40%;土壤含水量在70%时,棉铃虫蛹死亡率为46.7%,成虫羽化率为33.3%;当土壤含水量达到饱和状态时,蛹的死亡率为。 另有资料表明,冬耕冬灌的地块,棉铃虫蛹越冬死亡率在80%左右,只耕不灌的地块越冬死亡率为60-70%,不耕不灌的地块只有30-40%。
温馨提醒:由于棉铃虫成虫飞翔能力强,冬耕灭虫必须大面积进行才能有效;除预留的棉花白茬地外,麦田套种行、果园空白地也要进行冬耕。冬季深耕、细耙、灌水既是棉花增产的重要措施,我们要做好这几方面的管理,及时的消灭棉铃虫。...[查看详细]
“七结合”巧除棉田棉铃虫的技巧:
一是种植结构的变化和棉田水肥条件不断改善,为各代棉铃虫提供了适宜的生态环境和丰富的食物来源。二是麦套棉面积的扩大,对第四代棉铃虫发生十分有利,为下一年棉铃虫的发生提供了较多的虫源基数。三是长期以来以化学农药防治为主,导致棉铃虫抗药性迅速增加,且大量杀伤了自然天敌,减少了天敌的控制作用。
对棉铃虫的防治,应避免单一使用化学农药,可采取以下“七结合”的综合配套措施进行防治:
一是结合虫情调查,加强预测预报,准确掌握棉铃虫的发生动态,为大面积防治提供科学依据。
二是结合种植结构调整,适度种植抗虫棉品种,适当迟播短季棉,尽量避开第二代棉铃虫的发生。
三是结合栽培模式的改革,在每亩棉田中种植300~500株玉米或高粱等高秆作物,可起到诱蛾前往产卵、集中杀灭的良好效果。
四是结合整枝打顶,摘除傍心、虫花和无效花蕾,并带到由外集中处理,以此压低虫源基数。
五是结合不同虫态的防治,推广“三诱”技术:一是杨树枝把诱蛾,在栽植有杨树的地区,每亩棉地插上10把左右的杨树枝把,对棉铃虫具有良好的诱捕效果;二是性诱剂诱蛾,每亩地投放性诱剂8粒左右;三是灯光诱杀,在发蛾高峰期,每200亩棉地安置一盏农用杀虫灯,可杀死大量的棉铃虫成虫。
六是结合生物防治,在田间释放“二虫”,即在第二代棉铃虫卵粒初孵盛期,每亩释放赤眼蜂1.5~2万头,或释放草岭5000~6000头,可收到良好的效果。
七是结合田间管理,实施“三喷”技术:一是在7~8月份结合棉花根外追肥,往棉株上喷洒1%~2%过磷酸钙浸出液,此法能减少棉株上的着卵量。二是结合生物防治,在棉株上喷洒含每克孢子量100亿以上的Bt乳剂400毫升,每3天1次,或喷洒棉铃虫病毒、7216等生物农药防治初孵幼虫。三是结合化学防治,喷洒2.5%甲维盐水分散粒剂(又名尊魁),每袋对水15~30公斤喷雾;或喷洒20%虫酰肼悬浮剂(又名绿洁)1200~2400倍液,或喷洒2.5%氯氟氰菊酯水乳剂(又名绿亮)1500~2000倍液进行防治。...[查看详细]
防治棉铃虫的农药施用技巧:
喷农药部位
棉铃虫产卵时,一般产在棉株顶部、果枝的嫩叶上、蕾柄和苞叶上。喷药时重点应喷在棉株顶部和果枝的嫩尖、蕾柄和苞叶上。
喷农药时间
棉铃虫的孵化规律是卵色头天白、二天黄、三天黑,四天孵化。孵化后第二天危害生长点,第四天迁移危害幼蕾。棉铃虫多在上午8~11时和下午4时以后活动取食,中午高温期很少活动。防治适期,应在产孵高峰后至大部分卵变黑或孵化未迁移前,以上午8~11时、下午4时后施药为佳。忌高温时施药,高温时施药易挥发分解,不仅操作人员易中毒,而且药效差。
交替用农药
不要连续使用一种农药,以防止棉铃虫对药产生抗性。
农药浓度
按说明书配制农药浓度,不能任意加大或减小。加大浓度易使棉株发生药害,减小浓度会降低药效。
农药药液用量
若药液用量小,棉株喷施不匀,治虫效果就差。防治二代棉铃虫时,每亩地用药液量不能少于40公斤,防治三、四代棉铃虫时,每亩地用药液量80~100公斤。棉株各部着药均匀,效果才好。...[查看详细]
冬枣棉铃虫在冬枣园发生危害较为普遍,并且危害程度逐年加重。冬枣园虫量的不断扩大,不但影响了冬枣产量、品质,也给枣农造成了较大的经济损失。以下是火爆农资网小编为大家详细总结了冬枣棉铃虫的形态特征、发生规律、发生原因及防治措施,供大家参考。
1、冬枣棉铃虫的形态特征
棉铃虫属于鳞翅目,夜蛾科。成虫:体长4~18 mm,翅展30~38 mm,灰褐色。前翅具褐色环纹及肾形纹,端区各脉间有黑点,后翅黄白色或淡褐色,端区褐色或黑色。幼虫:老熟幼虫体长30~42 mm,体色变化很大,由淡绿、淡红至黑褐色,背线、亚背线和气门上线呈深色纵线,头部黄褐色,气门白色。体表布满小刺,其底部较大。2根前胸侧毛边线与前胸气门下端相切或相交。卵:卵约0.5 mm,乳白色,半球形,具纵横网格。蛹:蛹长17~21 mm,黄褐色,臀棘钩刺2根。...[查看详细]
您留言,我回电,快速找产品!
温馨提醒:找产品,多留言,多咨询降低投资风险!为保障您的利益,建议先考察,再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