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肥料市场上五花八门产品非常多,除了传统的化肥,还出现了叶面肥、矿物质肥、生物肥、有机肥等多种新名词,让农户无所适从,先来了解一下这些不同的名词吧。
1.大量元素水溶性化肥及磷酸铵类肥料
简称“化肥”。目前工业化生产多的就是这类肥料,其主要成分是氮、磷、钾化合物或其中一两种。这些肥料易于化学合成得到,故很适合工业化标准化生产,大部分种类都是可溶于水的,易于农民通过灌溉、冲施、喷施等方法施用到土壤和作物上。
这类肥料经过化学提纯,在自然界中几乎不存在这么大量且高纯度的天然氮磷钾化合物,所以它们对农作物的营养补充效果很快,可以在很短时间内快速产生提高产量、增进品质的效果。现代农产品的产量很大部分要归功于化肥的出现。
但化肥的过量施用、不合理施用也给农业带来了很多问题,比如过量使用化肥容易导致土壤酸化板结,从而带来有益生物及微生物群体衰减消失(如有益菌、蚯蚓和蛙类的数量和品种减少),同时重金属因土壤酸化导致活性增强而易于被作物吸收,终导致作物生长不健康(如徒长枝叶不开花结果、水果逐年糖分降低等等)等等这些问题。指导农民合理适当的使用这类肥料已经成为一个重要的问题。
2.中量元素土壤调理剂
俗称“矿物质肥”。目前农业部将含钙、镁、硫元素为主的肥料划分在了中量元素土壤调理剂的范围里,因为这类肥料大部分难溶于水,pH值偏碱性,除了补充作物生长所需的钙镁等元素,还能平衡土壤pH值,增强土壤结构强度,其对土壤的改良效果显着,因此划分入土壤调理剂范围。这类肥料被人类很早就认识到并使用了,古埃及人就一直用石膏粉(硫酸钙)来改良盐碱地,而北美农业种植里常用的石灰(碳酸钙)就是用来平衡酸碱度,补充钙元素并维持土壤结构稳定的。
这类肥料主要原料为矿石和部分工业废渣,所以它的劣势就是无法迅速的被植物吸收,需要植物通过根系末端的毛细根分泌弱酸来将这些营养转化为离子进而被吸收。它长效、需求量大且改良土壤效果明显,未来的生产和使用会更加广泛。
3.微量元素叶面肥
如果去各地农资商店转转,不难发现微量元素叶面肥的身影,它们主要补充必需微量元素氯(Cl)、铁(Fe)、锰(Mn)、硼(B)、锌(Zn)、铜(Cu)、钼(Mo)、镍(Ni)等,可溶于水,通过喷壶喷施在作物叶子表面,故称之为叶面肥。这类肥料在特定严重缺乏某种元素的农业生产地区常见,作用不大(除非该地区严重缺乏该肥料可补充的元素),作用于叶面,容易挥发流失,作物吸收量很小,一般情况下如果土壤管理得当,并不需要单独采购这类肥料。
4.生物肥料
生物肥料可被分为含有活菌的生物菌肥(狭义)和生物制剂肥料(广义)。生物菌肥是含有特定生物菌种的菌剂,当这些肥料被施用于土壤后,可以起到固氮、活化营养元素、刺激植物生长等效果。而生物制剂肥料则是更广义的泛指活的生物体或者其代谢产物、转化物等等。这类肥料可以改善土壤内的微生物种群和环境,能够促进作物生长发育,对土壤进行修复。
肥料的种类很多,选择的标准应该是土壤的健康状况和种植需求。化肥有起效快、方便使用的特点,但化肥并不是用的越多越好。长期的土壤健康调节可以选择其他类型的肥料。同时也希望正确的土壤健康知识可以更好的传播开来,让农户在了解自己土壤状况的情况下权衡利弊,做出选择。
相关文章:什么是肥料,你真的知道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