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症状】
苗期发病在叶片和叶鞘上形成褐色小病斑,严重时叶片枯黄。
叶瘟多在7月上旬开始发生,叶片上产生梭形、椭圆形病斑。感病品种典型病斑中部灰白色,边缘紫褐色,病斑两端伸出紫褐色坏死线。高湿时病斑表面有灰色霉状物。
节瘟多在抽穗后发生,茎秆节部生褐色凹陷病斑,逐渐干缩,穗不抽出,或抽穗后干枯变色。病茎秆易倾斜倒伏。
穗颈和小穗梗发病,产生褐色病斑,扩大后可环绕一周,使之枯死,致使小穗枯白,严重时全穗或半穗枯死,病穗灰白色、青灰色,不结实或籽粒干瘪。
【病原及诱因】
病原为半知菌亚门灰梨孢。
带菌种子和病株残体为初侵染菌源,以分生孢子随风雨传播,进行再侵染。在华北地区,每年发生5~8代,8月份是发病高峰期。
谷子种植密度过大或与玉米、高粱等高秆作物间作,田间郁闭,湿度高,结露量大,发病趋重。病残体积累较多的连作田块,低洼积水田块,氮肥施用过多植株贪青徒长的田块,发病都较重。
【防治措施】
1、种子
播种前,用种子量的0.2%-0.3%的多菌灵或甲基硫菌灵拌种后堆闷6-10小时再播种。
2、农业防治
合理施肥,避免偏施氮肥,防止植株贪青徒长,增强抗病能力。合理调整种植密度,防止田间过度郁蔽,雨后及时排水,降低田间湿度。谷子收获后及时病残体,减少越冬菌源。
3、化学防治
在病害发生初期,用春雷霉素、代森锰锌、三环唑等药剂喷雾防治,注意不同药剂要轮换施用,避免产生抗药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