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菌核秆病

2020/8/29 3456.TV病虫害防治

水稻菌核秆腐病包括小球菌核病、小黑菌核病、球状菌核病。我国各稻区均有发生。

⑴小球菌核病和小黑菌核侵害稻株,茎秆腔内充满灰白色菌丝和黑褐色小菌核。侵染穗颈,引起穗枯。小球菌核病和小黑菌核病,侵害稻株下部叶鞘,初在近水面叶鞘上生褐色小斑,后扩展为黑色纵向坏死线及黑色大斑,上生稀薄浅灰色霉层,病鞘内常有菌丝块。小黑菌核病不形成菌丝块,黑线也较浅。病斑继续扩展使茎基成段变黑软腐,病部呈灰白色或红褐色而腐朽。

⑵褐色菌核病危害,茎部受害后变枯,常不倒,后期茎秆腔内形成褐色小菌核。褐色菌核病在叶鞘上形成椭圆形病斑,边缘褐色,中央灰褐,病斑常汇合呈云纹状大斑,浸水病斑呈污绿色。

⑶球状菌核病使叶鞘变黄枯死,不形成明显病斑,后期在叶鞘组织内形成球形黑色小菌核。球状菌核病在孕穗时发病致幼穗不能抽出。

⑷灰色菌核病叶鞘受害形成淡红色小斑,在剑叶鞘上形成长斑,一般不致水稻倒伏,后期在病斑表面和内部形成灰褐色小粒状菌核。

水稻菌核秆病发病特点

水稻菌核秆腐病是由真菌引起的,病原菌为半知菌亚门真菌中的小黑菌核病原菌(Helminthosporiumsigmoideumvar.irregulare)等8种菌核病原菌。病原菌在稻草、根茬、稻种中或散落在田间越冬,成为次年侵染的主要病原。病原菌发育温限11-35°C,适温为25-30°C雨日多、日照少利于菌核病发生。深灌、排水不好的田块发病重,中期烤田过度或后期脱水早或过旱发病重。施氮过多、过迟,水稻贪青发病重。单季晚稻较早稻发病重,高秆较矮秆抗病,抗病性糯稻大于籼稻大于粳稻。抽穗后易发病,虫害重、伤口多发病重。水稻小球菌核病明显症状在抽穗期,在抽穗后15-20天表现植株萎蔫枯死。

水稻菌核秆腐病病害方法

  ⑴农业防治:种植抗病品种。病稻草要高温沤制,收割时要齐泥割稻。有条件的实行水旱轮作。插秧前打捞菌核。加强水肥管理,浅水勤灌,适时晒田,后期灌跑马水,防止断水过早。多施有机肥,增施磷钾肥,特别是钾肥,忌偏施氮肥。

  ⑵药剂防治:水稻分蘖至拔节期间,每667平方米用25%多菌灵200克,或40%富士一号125克,加水喷在水稻植株基部;始穗期喷药2次,每隔7天喷1次;孕穗末期喷药3次,每隔6天喷1次。

以上就是今天给大家分享的有水稻菌核秆病的特点,希望您能学以致用,做好水稻菌核秆病的防治工作,收获一份丰收的喜悦。关注火爆农资招商网微信公众号(huobao3456tv)了解更多行业资讯!

免费加群

客服中心

客服中心

【长按指纹】识别图中二维码
  或搜索公众号huobao3456tv关注

-->
您留言,我回电,快速找产品!
  • 您的姓名:
  • 联系电话:
  • 联系Q Q:
  • 微  信:
  • 代理区域:  
  • 意向产品:

同类厂家查看(我已阅读并同意《火爆农资招商网代理商服务条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