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霜霉病是危害玉米生长的一个常见的病虫害,那玉米霜霉病应该怎么防治?玉米霜霉病的防治方法有哪些?下面就让小编为大家介绍一下吧。
玉米霜霉病又称白苗病,是国内检疫对象,属真菌卵菌钢,霜霉目,霜霉科,指梗霉属,是一种毁灭性病害。
玉米霜霉病的危害症状
主要症状:幼苗期和成株期均可发生,病菌浸染叶片,也可危害叶鞘和苞叶。苗期发病,叶片上出现淡绿色,淡黄色,苍白色或紫红色的条纹或条斑,节间短缩,植株矮化,逐渐死亡。成长期发病,不能正常抽穗或果穗与雄花畸形,在高温高湿条件下,病叶背面长白色霉状物,这是病菌的孢子梗和孢子囊。
浸染途径:病菌主要在种子或病残体上越冬,第二年春天温湿度条件适宜时产生孢子囊,借风雨传播,成为初次浸染源,引起玉米发病。发病后不断产生孢子囊,进行再浸染。
玉米霜霉病的防治方法
防治方法:严格进行植物检疫,及时进行种子处理,时适播种,加强田间管理,结合药剂防治是控制病害流行的主要措施。
1.严格植物检疫。非疫区不得向疫区调运种子,切断种子带菌远距离传播途径。
2.种子处理。用50%多菌灵1:800倍液浸种24小时,然后洗净晒干播种。
3.适时播种。使玉米感病生育期与适宜发病的环境条件错开。
4.清沟排渍。玉米生长过程中,结合中耕除草,清理凹沟,防治雨后渍水,降低田间湿度。
5.田间病株,统一销毁或深埋。
6.药剂防治。先拔除病株后喷药,用72%甲酸灵锰锌或烯酰吗啉锰锌1:800倍液,或用1:1:150的波尔多液喷雾;每7天喷一次,连喷2-3次,均可取得较好的防治效果。
以上就是小编为大家介绍的玉米霜霉病的防治方法,希望小编的文章对于大家及时做好霜霉病的防治工作有一定的帮助。
一、发病规律病菌在病残株上越冬,产生孢子囊,借风雨传播,为初次侵染源。以后病部不断产生孢子囊,进行再侵染。热带地区长时期有菌丝和分生孢子存在,对传播有密切关系。雨水充沛,气候湿润,地势低洼和排水不良,适于这种病的发生和蔓延。
二、危害情况及症状
玉米霜霉病是一种毁灭性的病害,在热带和亚热带严重发生,一般产量损失15%-40%,严重时可绝收,苗期到成株期均可发病,苗期生长缓慢,节间缩短,植株矮化,重病株不能正常抽穗,或果穗与雄花畸形。叶片上出现淡绿色、淡黄色、苍白色或紫红色的条纹或条斑,宽度不等,多与叶脉平行,以后变褐枯死,湿度大时叶片背面或两侧产生灰白色霉层。苗期感染玉蜀黍霜指霉后,全株淡绿色,渐变为黄色或白色。俗称“白苗病”。
三、传播途径
1、带菌种子传播;
2、土壤中的卵孢子以及邻近作物或杂草上的分生孢子引起初侵染,病株产生的分生孢子随风雨传播引起再侵染。
四、防治方法
1、选用抗病无菌品种,对新引入品种进行隔离试种,播种前用内吸杀菌剂用内吸杀菌剂瑞多霉进行拌种,每公斤种子拌药2克(有效成份)。
2、禁止从病区引调高梁、玉米、牧草等禾本科作物种子。加强生产基地植物检疫和防控工作。
3、及时拔除并集中烧毁田间病株、病残体和病草,消除侵染源。
4、对发病田块进行水旱轮作,在2-3年内不种植玉米,减少发病机率。
5、在发病初期结合拔除病株,在晴天下午四时后可用农药甲霜灵、霜霉疫净、杀毒凡、百菌清等参照使用说明喷施,间隔7-10天喷一次,一个生育期用药2-3次。
一、危害症状:玉米霜霉病是一种毁灭性病害。幼苗受害,全株叶片呈淡绿色,随着病情发展,逐渐变黄枯死。成株受害,多从植株中部的叶片基部产生淡绿色至黄绿色长条形病斑,不断向叶尖方向蔓延,使叶片变为黄绿色,枯死。阴雨天气或露水未干时,病叶的两面可见白色霉层。
二、发病条件:玉米幼苗在5~6叶期较易感病。8~9月是玉米霜霉病盛发期,如果这期间降雨量多,相对湿度大,露水重,则发病较重。
三、防治方法:(一)发病初期结合拔除病株,进行药剂防治、每隔7~10天喷1次,连喷2~3次。药剂可选用25%甲霜灵800~1000倍液、65%代森锌600倍液、40%乙磷铝250倍液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