邯麦13号是邯郸市农科院小麦室新育成的冬小麦新品种,主要特点是:高产产量潜力大,抗倒抗逆性强。该品种2007—2009年参加完成国家黄淮北片水地组区域试验,在河北、山东、山西和河南豫北表现突出,2008年获植物新品种保护权(品种权号:CNA20050171.2),2009年通过国家审定(审定编号:国审麦2009017)。
一、特征特性
半冬性中熟品种。幼苗半匍匐,苗期叶片宽大长势壮,越冬后返青快,起身拔节期生长稳健,抗倒春寒。分蘖力中等,成穗率高,两级分化快,麦脚干净利落。株高75cm左右,株型紧凑,旗叶短宽上举,长相清秀,茎杆坚硬。穗层整齐,长方型穗,小穗排列紧密,短芒、白粒、硬质,商品性好。亩穗数45万,穗粒数33粒,千粒重43克。容重820克/升,蛋白质含量15.43%,湿面筋35.0%,沉降值36.4毫升,稳定时间4.0分钟,品质优良。
二、产量表现
2006-2007年度参加黄淮冬麦区北片水地组区试,平均亩产534.0公斤,较对照石4185增产4.56%,居位;2007-2008年度,平均亩产537.5公斤,比对照石4185增产4.07%,居第四位。2008-2009年度生产试验,平均亩产522.9公斤,较对照品种石4185增产5.66%,居参试品种的第2位。三年四省汇总全部增产。
三、主要特点
1、高产,增产潜力大:2007—2009三年四省区试,平均亩产均居前列,较对照增产极显著。一般亩产500—550公斤,高产可达600公斤。
2、耐水肥,抗倒能力强:株高适中,茎杆基部节间坚硬,抗倒伏,高水肥种植更能发挥其抗倒高产特性。
3、综合抗病性强:高抗白粉、锈病和黑穗病,中抗赤霉病和纹枯病,对生产常发病害抗耐性强。
4、品质优良:蛋白质、湿面筋、沉降值、稳定时间均高于中筋品种,品质好,籽粒硬质、饱满、均匀,容重高,商品性好。
四、栽培技术要点:
本品种适宜黄淮北部麦区:冀中南、晋南、山东等地高水肥麦田种植。
1、精细整地,足墒播种,播后镇压,浇越冬水。
2、适宜播种期10月5-15日,中高水肥地每亩适宜基本苗20—22万苗。
3、起身期浇春一水,结合浇水,每亩追施尿素15—20公斤。抽穗、灌浆期根据土壤墒情和降雨量确定灌溉次数。
4、防治蚜虫和叶枯病:扬花后结合治蚜用杀虫剂、杀菌剂和叶面肥进行一喷三防2—3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