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全蚀病为玉米土传病害,苗期染病时症状不明显,抽穗灌浆期地上部开始出现症状,初叶尖、叶缘变黄,逐渐向叶基和中脉扩展,后叶片自下而上变为黄褐色。严重时茎杆松软,根系呈褐色腐烂,须根和根毛明显减少,易折断倒伏。7、8月土壤湿度大时,根系易腐烂,病株早衰,影响灌浆,导致千粒重下降,严重影响玉米生产。病苗属子囊菌,存活于土壤病残体内,可在土壤中存活3年。
玉米全蚀病的防治措施
(1)选用适合当地的抗病品种 如辽宁的沈单7号、丹玉14、旅丰l号、铁单8号、复单2号,山东的掖单2号、掖单4号、掖单13号均较抗病。
(2)提倡施用酵素菌沤制的堆肥或增施有机肥,改良土壤。每667m2施入充分腐熟有机肥2500kg,并合理追施氮、磷、钾肥。
(3)收获后及时翻耕灭茬,发病地区或田块的根茬要及时烧毁,减少菌源。
(4)与豆类、薯类、棉花、花生等非禾本科作物实行大面积轮作。
(5)适期播种,提高播种质量。
(6)穴施3%三唆酮或三唑醇复方颗粒剂,每667m21.5kg。此外可用含多菌灵、呋喃丹的玉米种衣剂1:50包衣,对该病也有一定防效,且对幼苗有刺激生长作用。
玉米全蚀病为玉米土传病害,苗期染病时症状不明显,抽穗灌浆期地上部开始出现症状,初叶尖、叶缘变黄,逐渐向叶基和中脉扩展,后叶片自下而上变为黄褐色。严重时茎秆松软,根系呈褐色腐烂,须根和根毛明显减少,易折断倒伏。7、8月土壤湿度大时,根系易腐烂,病株早衰,影响灌浆,导致千粒重下降,严重影响玉米生产。病苗属子囊菌,存活于土壤病残体内,可在土壤中存活3年。